市贸司是个三进的宅第, 第一进用商,第二进是司里的吏员们工作的主要场所,第三进则是闲人免进的重地,存储着大量商业资料,为了更好的利用空间, 每一进的正房东厢西厢都是三层高的小楼, 正房的左右各有上楼的楼梯, 各层都与东厢西厢用围廊连接, 正中间则是个大院子,每一进的建筑形状很像一个口字缺了下边一横。
因为技术条件所限,比如赵明轩不知道怎么炼钢,也不知道怎么弄水泥, 也因为材料不足所限, 比如购买来的铁矿连打兵甲农具都不够, 当然不可能奢侈到用来炼钢建房子,所以这些小楼依然是砖木结构,用了不少圆木梁柱来作为骨架支撑起整片建筑。
以此时木匠瓦匠的手艺, 三层高的小楼建起来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只是因为地广人稀,大部分地方宅地并不紧张, 所以很多宅院才采取了单层的结构,并不是说当时的人还不会建楼。
不过这种砖木结构的楼房,梁柱的防蛀始终是个大问题,就算已经刷过了几层桐油, 还是需要每年刷油保养,隔十几年就须更换一次梁柱,才不虞有坍塌的风险。
另外,防火更是躲不开的麻烦事,这种大量使用木料的建筑,一旦发生了火灾,若是救火不力的话,直接将半个县城都烧成白地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赵明轩知道这些问题,不过他弄不出来钢筋水泥,混凝土更是他认识这几个字,人家不认识他,所以他在这方面能做的比较少,也就是经常提醒吏员们小心火烛,夜间派人值夜,再按照此时防火的习俗,各个楼道口都会备有沙土和蓄水的水缸,免得到时候有了火灾连灭火的趁手工具都找不到。
至于消防队,这个时代早就有了,主官叫司煊令,救火的兵丁则被称作火兵。司煊令是主管火政的主官,一般就待在京城里,而在县城里面,负责的就是司煊少吏,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夜间巡视监测火警,一旦有事就敲锣打鼓地报警并且组织城中居民救火防灾。
蘅县的新城区是新建起来的,有不少建筑采取了这样的楼房结构,市贸司并不是第一家这么干的,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大街旁甚至有了几栋五层高的酒楼食肆。显然,繁华之地多高楼这个规律就是跑到了古代也是通用的。
赵明轩进了市贸司的大门,就看到院子里虽然比外面整齐些,不过等候着的人也不少。
此时的人们出行,很少会一个人独自出门,有身份的郎君们自然随从一堆随行伺候保护,有点身家的客商们同样会带着不少伙计帮忙,没身份没身家的普通人也会结伴出行,市贸司的接待处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种情形,院子里既有供客人们的随从歇脚的倒座房,也修建了供马匹们休息喂食的马厩。
不过,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原先的设计容量当时看来足够,平时也能勉强凑合,人稍微多点挤一挤也能挤进来,但是像今天这种突发情况,一堆客商闻风而动蜂拥而至,就有很多人挤不进来,只能在外面排队了。
一路进去,一路有人过来行礼问候,赵明轩一边回着礼,一边思索着该在哪里弄个地方,让外面那些排队等候的人也有个地方待着。
虽然说按此时的规矩,市贸司其实是个官衙,那么平民百姓来官衙办事,在外面等着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只要把有身份的那些人接待好就是市贸司的吏员们工作很到位了。
不过赵明轩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穿过来的时候虽然是个中二少年,但是基本的三观已经成形,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他表面上看着很像个古人,其实现代社会的痕迹依然残留在他的灵魂里,所以他考虑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带上凡事应该以人为本,大家应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机构这样的现代模式。
当然,如果有人因为他这么贴心为客商着想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就觉得他真是个好人,只能说那人太年轻了,人世如此险恶,年轻人必须时刻保持警醒,继续努力修炼,免得被某些人卖了还要帮他数钱。
因为,以人为本,服务于客商并不妨碍他狠狠地斩客,对他来说,斩客的时候毫不手软,与服务好顾客之间并无矛盾,恰恰是,正是因为时不时想要斩客,才要更好的服务好顾客,让客商们沐浴在宾至如归的愉悦中被斩才是斩客的最高境界,才能让他们被斩得心甘情愿,明明被斩了还得说声好。
无奸不商赵明轩,心里的小算盘哗啦一下就飞快地拨了起来。
市贸司旁边的地块当然是很贵的,靠着市贸司,靠着这些南来北往到市贸司来办事的客商,旁边的铺子,不管是茶馆酒楼客栈,还是卖南北杂货的小铺子,生意都是非常好的,要盘下一个地方给外面的客商歇脚休息,这个地方还必须足够大,需要花费的代价并不小,不过,比起这些客商带来的利益,这些代价就微不足道了。
这笔账不用细算就很清楚明了,所以他进了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叫来了负责客商接待工作的少吏,让他去办这件事,今天先包个地方把人都塞进去,然后在三天之内必须把这件事搞定。
市贸司的这些吏员都是赵明轩一手一脚带出来的,早就习惯了他的想一出是一出,想到了马上就要做怠
所以负责接待工作的这位少吏并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表示出任何为难之意,只是郑重应了声是,见他没有其他吩咐,告退了一声就出去办事了。
这位少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