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李不语少吏,光看他的名字就非常小清新有格调,长得亦是仪表堂堂,见人未语就先带三分笑,交谈起来更是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此人文也来得,武也来得,能俗也能雅,为人处世又颇有几分宠辱不惊之势,算得上是一个长袖善舞,撑得住场面的不凡人物。
光看表象,众人皆以为他出身不错,普通人若是家贫,行事间难免畏畏缩缩,底气不足,若是久贫乍富,又往往狂得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了,只有几代的积累才能温养出这种不卑不亢恰恰正好的气势。
若是让那些人知道了这位李少吏的真正底细,恐怕会惊掉不少下巴。
李不语少吏,出身农家,原名李三,这个没什么可说的,父母皆是不识字的农户,起名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想要一个不简单粗暴的名字是需要花钱请人来起的,而大部分农家父母并没有这个闲钱也没有这个闲心,更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反正都是乡里乡亲,就算到处都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名字,大家也都知道谁是谁家的。
李家原先住在西乡镇旁,家中父母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世人都说儿子好,但是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家中就那么一点田地,糊口都不够,更不用说以后要给三个儿子娶媳妇,每每想到这个,李家父母真是愁也愁死了,所以李三长到十五岁上,为了给家里省几口嚼用,他就被父母送到了镇上,在一个杂货铺里做学徒。
李三此人,从小脑子就好,想得也有些多,并不像许多和他相同处境的人那样,什么都不想,就这么混混僵僵过了一辈子。他独处时总是忍不住要想想,怎么做才能过更好的生活。
西乡镇虽然谈不上多么繁华富裕,做学徒的日子也是相当不容易,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挨打挨骂,但是比起李家因为三个儿子陆续长大,开销大增,只能半饥半饱的日子来说,在镇上做学徒的时候好歹还能混个肚子饱,所以李三经常思量着怎么做以后才能留在镇上。
镇上的铺子一般都有几个学徒,要么是东家自家的子弟,要么像他这种知根知底的人家送来的子弟,陌生人多数铺子是不会要的。
学徒们的未来也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些人学了一段时间就被东家赶走了,有些人学徒毕业升任了伙计,从此就做了一辈子的伙计,而有些人却做了二掌柜甚至掌柜,当然还有极少数幸运的学徒,会被东家看中,为独生女招赘,完成了从学徒到东家的华丽大转变。
农户,说起来算是四民之二,地位排在工与商之前,但是没钱寸步难行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是通用的,没钱就是没钱,用地位高来安慰自己也是没用的,所以对于李三这样的贫家子,有了出息被东家看中招为赘婿已经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看不起赘婿,不过那些人离李三这个阶层太遥远,他一辈子都未必能遇到一个,反正在西乡镇这个地方,家境不好的男子入赘,甚至入赘到年轻寡妇家,都是寻常事。只要招赘方的宗族没有意见,其他人并不会有什么话可说。
但是,很可惜的是,经过他的打听,他家东家并没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消息,李三发现此路不通的时候,焉了了好几天才恢复精神。
做不成东家的女婿,他只能想别的办法上进了,反正他一定要留下来,而且不能做一辈子的伙计,这是李三当时最大的愿望。
他一边做着学徒的活,一边观察着铺子里的情形。这个杂货铺里,东家自己兼任掌柜,二掌柜是东家的兄弟,这两个人,李三觉得自己再能干,也不可能取而代之,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是账房。
账房好啊,李三的眼睛瞬间就明亮了起来,账房是个好职位,活轻松,工钱多,掌柜待他也客气,这是一个难得的好职位。
不过,要做一个账房,必须会识字会算术,李三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肯定是做不成账房的。
但是,事在人为,他现在不识字是因为他没机会识字,但是他觉得自己不笨,肯定能学会的。定下了这个人生的宏大目标,李三就开始为之努力了,天天想办法讨好账房先生,希望对方能教他一招两招。
但是,这个年代,是真正的一个萝卜一个坑,教会了徒弟就要饿死师傅,所以不会有人肯轻易收徒的,账房先生对他的殷勤和孝敬全盘收下,但是手艺是不教的。
本来,李三也许会用多年的殷勤孝敬,最终感动账房先生,顺利学会识字和算账,等到账房先生老得做不动了就去接他的班。这样的生活肯定依然很贫苦,但是比起地里刨食,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他认为这样的生活已经是非常有出息了。
那时候的他,万万没想到,大水灾以及接下去的蘅县民变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包括他的命运,从此,他的人生走上了一条就算是在梦里,他也不敢想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