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改革(二 上)
所以赵炎以自己的坞堡、宁远旧人为主招纳了像韩宾、张敬、鲁平、阳裕这样的一些人才组成了辽国的统治核心和政权的主干,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杜绝叛乱的事情再次的发生,而军机处情报处的职权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政府任命的方面,辅政大臣张敬兼任户部尚书、玄布大和尚为工部尚书、王浩为吏部尚书、赵平为兵部尚书、张离为刑部尚书、辅政大臣鲁平兼任礼部尚书,王累为太仆寺卿、崔濬为大理寺卿,陈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辅政大臣阳裕兼任翰林院,辽东名士杨安出任国子监、王鹤担任钦天监,刘群出任理藩院,程杰出任辽王府内务府总管。
在地方上,任命程遐为辽东府知府、徐光任辽西府知府、孟卓任北平府知府、崔濬为南黑水府知府、张班为高丽府知府、裴宪为吉林府知府、张杰为北黑水府知府,王睿为江东府知府。
经过这一任命,以杨杰、王烈为代表的一大批将领官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之后被罢官迁回各府安置,而富于实干精神的一批官员也迅速的走上了中央各部主管或者地方府衙的主官的位置上,这批人要么是赵炎的死忠,要么就是后来加入的治国之才。
到这时为止,赵炎才真正的将赏赐叛乱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制度上将其剔除干净,而在赵炎的要求下,新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不过军事权力还是牢牢的掌握在赵炎的手中,这也是陈浩若等人强力要求的。
政府的权力主要是在行政上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扩大,而且各部门权力明细,按照制度进行运作便可,而陈浩若的任务更多的转向了政策的思考和制定之上,这由南书房来完成,由赵炎审定完成。
政府的运作基本上可以自行运转,这也是赵炎在准备他的南征和西征而必须要完成的,到时只需要留下陈浩若监国便可。
除开政治军事方面,赵炎的改革重点放在了经济和教育这两块之上,这也是赵炎最重视的方面。
经济上,赵炎将所有原来由太仆寺经营的产业包括各类工惩农牧林场全部下放,农牧林渔盐场全部由现有的持有人所有,农牧场直接分给耕种的农户,而林渔盐场则以承包的方式分给现经营的农户,按照户为单位分配,相互调剂。
辽河屯田牧业管理处、黑水屯田牧业管理处、白山屯田林业管理处、盐业管理处、渔业管理处和工务管理处、商务管理处七个管理机构全部转变任务,不再直接管理事务,而是作为支持机构存在,帮助相关的发展。
户部下属的采购预算处、太仆寺下属的政府采购处负责辽东各级政权部门的采购工作,而军机处下属的军事采购预算组和兵部军事采购办理处负责辽国军队的全部采购。
通过这两部分的采购控制,将原先由辽河屯田牧业管理处、黑水屯田牧业管理处、白山屯田林业管理处、盐业管理处、渔业管理处和工务管理处、商务管理处七个管理机构负责的采购事务奋力开来。
而户部下属的采购预算处和太仆寺下属的国家储备物资管理处以及辽东钱庄储备处则联合完成赵炎下达的国家储备任务,负责维持物资的管理、物资的按令调动和按令投放物资平抑维持市场的价格等等任务。
各类工场则按照份额制度来分配,政府保有百分之一的份额,但是有权在关键时刻决定工场事务,其余的份额小部分给工场的管理层,大部份则按利润给予工场的所有职员,太仆寺今后不再负责具体的工场事务。
辽东钱庄则继续为中央所有,但是脱离太仆寺和户部的管理,直接归属辽国内阁军政总督办陈浩若领导,自行负责货币的流通,按照赵炎的命令,辽东的黄金主要收归钱庄盛京王库,市面上主要流通白银,而铜钱作为辅助主要货币,辽东钱庄用黄金的兑换率来控制白银和铜钱的价值,主要任务是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各部门不得干预钱庄的事务。
按照两为黄金白银的单位,为了阻止中原混乱的货币制度蔓延辽国,赵炎和陈浩若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中原使用的货币不在辽东通行,而绢帛的价格按照钱庄规定的比例换弱币,完成商业交易。
在教育上,经过前期的不断改革,赵炎终于可以完成自己的想法,辽国的教育分为sān_jí,由国子监负责管理和实施。
第一级就是基础的教育,共六年,七岁入学,在辽国各乡设立官办的学堂,实行免费的教育,由国子监提供教材,糅合古代各家学说的精华,按年级分别授课,主体分为文学、历史、算数、自然、哲学、体育六科,另外还有武艺、女红、手工等选修的科目。
第二级则为中等教育,共四年,在辽国各县设立官办的书院,也是免费的教育,基刺育完成后则直接进入书院学习,这一阶段主体还是基刺育的六科,但是学时缩短,主要的是农业、手工业、医药、商贸、战术、武艺等十多门专业科目的学习,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组合。
第sān_jí则为高等教育,共三年,在辽国各府设立的官办学院学习,同样是免费的,这一阶段也是直接的就学,科目和前两个阶段一样,不过更加注重专业的学习。
在完成学业后,参加学院组织的考核,考核通过者赴盛京参加一年一度的春闱考试,考试分为经济科、农科、工科、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