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十回 黑色军团一

随着正德皇帝去世,他的黑色军团也走下了神台。被现在的皇帝嘉靖爷封为武宗皇帝的先帝正德皇帝,他身边最牛的就是黑色军团的将士们。

在整个大明王朝中,最牛的军队就是皇帝身边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建立于明太祖大明开国洪武皇帝朱元璋后期,名义上是一支军队,实际上已开始就是一支监视朝廷官员和地方百姓的特殊军队。军人出身的朱元璋不相信绝对忠诚的军人,更不相信手握重兵的将军们。但是不能一口气全部换下,只好暗中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祖洪武爷朱元璋发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些带兵的军人头脑不发达,就算手上有一定的实力也不会好好利用。但是那些平时手官们,他们不但有脑子更是有谋略。不怕手上有兵的浑人,不怕平时唠唠叨叨的文官,不怕平时怨声载道的老百姓,就怕他们一联手。有兵的出力,有脑子的指挥,唯唯诺诺地老百姓在后面摇旗呐喊,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他这个皇帝就是这么得来的,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为了破坏平衡,他不但充分利用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有意无意地将事态扩大化,更是对地方百姓表面上施行安抚政策。可在暗中建立了一支直接听从朱元璋自己一个人的特殊军队。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监视各地手握兵权的将军们,留意文官们的日常聚会和聊天,时刻监察老百姓的言论和动向。

在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时期,锦衣卫没有审理和处决的权利,他们只有侦察和监视的权利。所有的信息汇报给洪武爷朱元璋,一切由朱元璋决定怎么处理。要是锦衣卫敢随便乱说乱来的话,朱元璋绝对会用最严厉的手段让这个出卖自己的人好看。当时锦衣卫的第一批成员不但都是朱元璋收留的战争孤儿,更是对朱元璋绝对忠心的自己人。朱元璋就是利用他们对自己的绝对忠心,再加上不给他们实际的权力,这才能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同时,又不能担心他们对自己又异心。

历代帝王都喜欢玩权谋,玩权谋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朱元璋是一个苦孩子出身,不但吃过苦,而且做过和尚,要过饭。他这个皇帝是靠自己的双手打下来的,所以他更加珍惜。多重身份使他更能理解历代帝王的心思,大臣们太平庸,皇帝就太累。要是大臣们有一两个能臣的话,虽然皇帝轻松一下,但是他们会很难驾驭。他们或是桀骜不驯,或者是功高震主,最后都会成为皇帝心里的阻碍。大臣们太乱,皇帝每天要操心大小事务,大臣们太齐心又会架空皇帝的权力。虽然从古到今,圣人和皇帝总是满口的什么“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后来又改成“君王和臣工共治天下。”可这些都是说给一些不懂政治的读书人和老百姓听的,为的就是要他们安心读书,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浪费在动歪脑筋上。哪一个皇帝会将自己的权利分给手下的大臣?历来都是只有两个现象,君主权力集中的话,大臣们不敢有二心,朝廷上下令行禁止。君王就是明君,大臣就是贤臣。要是第二种现象的话,大臣们架空了君王的权利,那臣就不是臣,王就不是王。这就是国家走向灭亡的征兆,君王就是昏君,大臣们就是奸臣、乱臣,甚至于逆臣。

皇帝也是人,也是一个普通人,总不能真的是一个孤家寡人。所以皇帝要充分利用所有可以利用人和事务,对手下的大臣进行分裂和监视。唐太宗李世民使用的是一招好招,他把魏征当做一面镜子,任由魏征随意批评自己。自己当做虚心接受的样子,表现出君王的大度和明君的贤良。唐太宗的时候,朝廷上下有多少位名臣?为什么要选魏征呢?其实魏征和当时大多数有见识的大臣都明白,唐太宗李世民在玩谋略。魏征是什么人?原来是一个读书人,又做过道士。以前是效力过瓦岗寨的谋士,后来投靠李世民的父亲唐太祖李渊。魏征降唐后出任太子府的詹事府洗马。詹事府是专门配备给太子的独立机构,其实实际权力不大。但是因为他们是太子的近臣,太子又是未来的皇帝,所以他们的前途也算不错。“洗马”是一个官职,不是说真的要魏征去为太子爷洗马去。“洗马”是为太子爷上课,教导太子读书的家庭教师。虽然当时地位不高,但是太子一成为皇帝的话,魏征就是帝师了。可惜当时的太子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一个注定以失败落幕的失败者。李建成准备利用二弟李世民得胜回京的机会,准备和自己的好弟弟李元吉一起发起“玄武门之变”,将这个自己的最大障碍消灭。可惜事情败露,反被李世民利用这机会一举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亲眼看见自己的三个儿子自相残杀的李渊,再也受不了打击了,宣布禅位给儿子李世民,自己做一个不管事的太上皇。李世民利用“玄武门之变”不但消灭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更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了皇帝宝座。按照惯例,李建成的家人和他的手下都要一起被杀,李世民可惜魏征的学问,才下旨放了魏征。魏征不但没有死,而且做了大官。可魏征的名声已经不行了,一个有骨气的人不会再三更改主子,李建成对魏征也算不错。要是魏征有良心有忠心的话,就算不自杀殉主,也应该归隐山林。所以魏征这个大臣已经没有了骨气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个朝廷的摆设。李世民却利用这个摆设,对外装出谦恭的样子,不就是收买人心,博得一个明


状态提示:第十回 黑色军团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