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点少。
而对于若敖氏在政界中的影响,楚成王暗自决定,不管成得臣在此战胜败如何,都必须找个理由让他辞去令尹一职,任用其他宗室,以图分若敖氏之权。
成得臣见楚成王不仅派遣若敖六卒兵力增援自己,还将自己的亲兵卫队也交与自己,顿时信心大增。
看到自己统帅兵力已达千乘以上,成得臣变得更加狂妄,派遣使者宛春威胁晋国——立即撤出曹、卫驻军,并让曹、卫复国(“复卫侯而封曹”),楚军则解除对宋都的围困,否则很生气,后果请自负。
平心而论,就才智来说,成得臣是楚国不可或缺的有勇有谋之辈,是才华、智慧、勇气、胆量的象征,要不子文也不会拼着自己的晚节举荐他,“复卫侯而封曹”,便是他一石三鸟之策。
如果晋国答应他的要求,则曹、卫二国都会对楚国感恩戴德,更加亲近楚国,其他国家也会亲楚。
如果晋国不答应他的要求,那么曹、卫、宋三国将会怨恨晋国,其他的一些国家也多有抱怨晋国不近人情,从而使晋国丧失霸主之位的争夺权。
不管晋国答不答应成得臣的要求,晋国都将失去争霸中原、号令诸侯的能力,楚国的霸主之位将会比以往更加巩固。同时,成得臣在楚国的声望也会被刷爆。
横看竖看成得臣都是人生赢家。
不过很可惜,他的对手是先轸。
晋文公等人正在为此犯愁的时候,先轸一眼就看出成得臣“楚一言而定三国,晋一言而亡之”的诡计,建议晋文公暂把楚使宛春囚禁在卫国,以防成得臣之计扩散出去,引起舆论。同时,以曹、卫同楚国绝交为前提条件,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私许复曹、卫以携之”),这样一来,曹、卫二国必然感恩晋国,与楚绝交。
晋文公满意的看着先轸,觉得此计甚好,允之。
成得臣见曹、卫二国复国判楚,自己的完美计划被先轸轻而易举的化解,使者也被晋国囚禁,果然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放弃围宋,集合楚、陈、蔡联军兵力,气势汹汹地扑向晋军所在地——曹都陶丘。
成得臣的第二把火没有烧起来,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燃起他的第三把火。
而他的第三把火,终将引火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