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国往事第二部>第42章第三节玉勒雕鞍游冶处
晏柔不仅要面对缪叔,还要在众多贵妇面前出现,按乐正绫的话来讲,叫不能让小柔的风头给她们比下去;二是因为如果晏柔在家画浓妆的话,可能容易引起夫君的注意。

随后,三人告别了女工们,登上缪叔的车,准备往张中尉丞的府上去。她们先在对圈子熟悉的张夫人家集合,再同张夫人一道去主事人的府上会面。

此次郊游的主事人似乎是某位御史丞的夫人。她在众人当中地位最高,年纪也最长,有四十多岁,在京师周围声望也比较高。她的夫婿今日是不来的,她自己便作为聚会中的老者,听张夫人说,大家在她面前都要恭顺谦和——这是自然。

除了自己的车乘以外,每个带丈夫或者不带丈夫的夫人来时都是仆人罗列,还有家中带出来的家兵,场面颇壮。赵府出来的则只有四个人一辆车——虽然这辆车的样式在众车之中显得格外不同。毕竟车厢悬吊的县车比起普通的安车来说还是比较拉风的。

晏柔看了看外面的车骑人马,感叹派头宏大,不愧是关内。

天依则理了理发梢,对她说:

“那又如何。他们好多人都在步下,一会要艰难行走,我们可是舒舒服服地坐着车。就出来人的待遇来看,一平均——我们就优胜了。”

“好像是这个道理。”晏柔看了看别家托着器物、等待行游的婢女,一想到自己能蹭着这辆车一块去玩,身上也没什么负担,她就浑身感到开心。

“我们跟哪辆车?”缪叔在车前问她们。

“跟着张夫人的,叔。别家我们不认识。”

“好。”

在每家的车马行伍都到齐后,这彩色的大队便浩浩荡荡地往城北门驶离。她们这次要去的地方可是比较远,并不是灞河,而是渭河北面靠近几个大陵邑的河堤。那边有自然风景,从北岸南望,风景极好。而且人口稠密,村庄密布,离城市和几个亭也比较近,不至于远离阜里,成规模的盗贼几乎不敢在渭北出现。就算出现了,人们也更容易应付一些。

或许《柏梁诗》中的“三辅盗贼天下尤”从纵向上来说并不在这个时代发生。汉武帝对匈奴的大规模征讨,战线并不长,仍然在漠南和河西一带,不像汉武帝后期要逾越大漠,或者跑到西域去,消耗大量的粮食。文景之治的遗产也还尚未被啃完。不过汉匈战争继续横征暴敛地打下去,恐怕连左内史治下开启的农业改革都会在租税的加征下变得举步维艰。

坐在安逸的县车里,看着前后的华彩,天依一边想着这些问题,一边脑海里浮现出一首诗来: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杜甫写的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唐代杨家权贵豪横出游的场面,但似乎用在这里也无甚不妥。路人照样要在管道上避让,豪家们的奴仆走在这些低头族身边,摆出趾高气扬的样子,“鼻息干霓虹,行人皆怵惕”。

早晚有一天这个情况会不一样——虽然这个早晚有一天直到两千年后也没有实现。天依一边看着路边就算在关中也属常见的、衣裳单薄的碌碌寒民,一边想道。赵府的刘九他们不知道将自己去年冬搞的拼音文字推广出来没有,如果有,许多人能用上这套书记的手段,那万里长征算是迈开了第一步。

车舆华盖们纷纷驶过渭桥,向东拐后,沿着宽阔的渭水一路来到某所亭外。虽然已经是公历十一月中,气候正在急速趋寒,但妇人们仍然不愿意将自己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亭中的各种建筑便成为了她们游冶的好地方。顺带有一些和关内巡戍任务相关的同来的官员也可以过来检视检视亭的治安情况。

面对这么大一群人,亭中的尉吏和卒役自然不能怠慢。他们分了一些人留守伺候,又向周边派出小队巡查,来保证周近范围的绝对安全。

晏柔刚想下车,忽然发现车帘外面三三两两地聚来了许多人。她一时就没敢走下车厢。

乐正绫轻轻一笑,牵起晏柔的手,引着她下车。果不其然,三人走下车一看,车边上已经小聚成群。张夫人正向海国夫人之前未曾见过的贵妇和丈夫们介绍这一车的身份。

人群中有不少人对这车人拿不定主意。海国人的威名,他们去年以来不是没听说过,这车子悬吊当空,显得奇异也是自然的。但是她们出行的时候却未带许多仆人,单车就出来。如果按这个排场来算,她们在这场游赏中的地位应当是很低的。但是其车舆又看起来同寻常的不一样。

天依颇有种玛丽苏女主的感觉。虽然在汉地,被围观是时有发生的事。鲁迅在《孤独者》等多篇中都提过魏连殳等角色和人们之间看与被看的关系,每个人既是观照这个社会的看者,又是这个社会中的被看者。一开始到汉地的时候,她在市上和路上还对目光感到有些畏惧,但现在她已经在此事上非常放松。夫人们看着从车厢上下来的天依,天依便也看着夫人们,尽情饱览这个时代她们云鬓间的簪钗,以及腰间悬挂的玉饰。

晏柔还是躲在阿洛和绫姐姐的身后。她今天纯粹是被二人带出来的,原先并无资格参与这场盛会——就算有资格,也是有资格在这里当牛做马。现在她穿着一身干净布裙,面对许多衣裳精致的男女却没有跪拜行礼,她心里慌张,害怕一会有人多管闲事,来指责


状态提示:第42章第三节玉勒雕鞍游冶处--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