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的起点

朱由检之所以选择纺织服装业,做为他“工业革命”的起点,也是有一定考虑的。

首先,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从古至今,布匹和衣服一直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资,在某些时候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物资。尤其是在明末的中国,气候上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冬季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对衣物尤其是棉衣的需求非常之大,只要能生产出来,绝对不愁销路。

即使对朱由检自己来说,秦兵冬夏两季的军服也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当兵的可不像老百姓,一年四季穿那么一件衣服就凑合了。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行军作战,军服的损耗量都比较大。

这玩意去别处订做又不是很方便,朱由检还想尽量低调一些呢。有了纺织服装工业,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爱做多少就做多少,部队在这方面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再者,纺织服装业属于典型的轻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朱由检也想像某些里写的那样,今天造玻璃,明天造发动机,后天造航空母舰,金手指过处,科技值刷屏增长。

可那毕竟是yy,他在前世也只不过是一个**丝大学生,还是学经济、管理类的,应用科学知识极度匮乏。别说造发动机了,金工实习课里让他用车床车个最简单的零件,他都整得奇形怪状。

而这个时代的其他人还不如朱由检,朱由检好歹还见过现代科技的先进玩意儿,其他人别说见过了,就是做梦都梦不出来,就更别说生产了。所以朱由检的工业革命也必须从零做起,从最简单的做起,从这个时代的科技和生产水平可以达到的东西做起。

在这种情况下,纺织服装业也就成为了朱由检几乎唯一的选择。在这个时代,纺纱织布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机器设备,仅靠木制的手摇纺车和脚踏织机就可以实现,无非是效率低了点。

而成衣就更是全靠人工裁剪缝纫,因此与其说是工业,还不如说是手工业。但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业都是劳动者单独劳作,如今朱由检把她们集合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生产,就实现了从手工业到工业的飞跃。

说干就干,在幼儿园招满孩子的第二天,招募纺织女工的告示就贴满了秦王庄的大街小巷。这次妇女们可积极多了,一来孩子不用照看,家务量大大减少,女子有时间和精力劳作了;二来这个时代的农户本就是“男耕女织”,谁家的媳妇不会纺纱织布?就连设备都是现成的,朱由检是连人带纺车织机一起收了。

厂址也不难解决,朱由检在内城划出一大片新房舍,做为纺织厂的厂房。又将从百姓家中收购来的纺车、织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厂房里,还别说,真有点现代纺织车间的意思。

工人有了,厂房和设备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原料问题。朱由检深知无论是什么工业,只有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单位成本才会降下来。尤其是做为产业链源头的原料,如果三天有两天没有,那生产效率是上不去的。

如今泾阳县虽然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可棉花的收获季节是秋季,坐等地里的棉花成熟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朱由检马上请李贞妍发动黄海商帮全帮之力,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收购棉花。再加上战略储备库中本来也存储着一些,原料问题也暂时得到了解决。等到秋季地里的棉花采摘完毕,这条产业链运行就更加顺畅了。

最后,一个企业得有负责人,这纺织厂的厂长由谁来做呢?在这个时代,男女之防甚严,纺织厂里全是女工,这厂长也必须由女子担任。可朱由检左思右想却犯了难,他身边的女子还真没有太合适的。

像包玉怜,已经在医院任职,现在又有身孕;梅兰竹菊四姐妹,自幼流落街头,后来又沦落风尘,只学过琴棋书画,以及侍奉人的手艺,对纺纱织布却是一窍不通。秋琳娜就更不要说了,她在小学教课已经很忙。至于朱存棋、李贞妍等人,一则身份高贵,二则又是客人,也不宜在秦王庄久住。

思来想去,也只有王妃蕊儿堪当此任了。她来自民间,自幼虽父亲流落天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各种活计蕊儿都会做,纺纱织布也不在话下。

朱由检只得不好意思地央求蕊儿:“为夫知道你襙持王府事务、统管账目已经很累,可纺织厂别人又实在撑不起来,你看…”

“王爷放心吧!”蕊儿却满不在乎地笑道,“你们男人觉得这很难,但对我们女子来说,纺织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蕊儿只需每天到厂里转一圈,费不了多大精力的。”

第二天,秦王庄纺织厂就紧锣密鼓地开张了。朱由检虽然是这一切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但古代人如何纺纱织布,他却没有见过,因此也饶有兴致地跟着蕊儿进厂参观。

其实在前世,朱由检的父母就是纺织厂工人,他也没少进厂区玩耍,因此对纺织厂的生产流程还算略知一二。纺织厂,顾名思义,主要分为“纺纱”和“织布”两个部分,还有一些辅助的工序,如整经、浆纱、整理等等。

但在这个时代,生产工艺极为落后,纺纱的工具就是手摇纺车。这种纺车全为木制,结构也很简单,主要就是三个部分:锭子、绳轮和手柄。

朱由检认真地看一名女工纺纱,只见她坐在纺车之前,不停地转动手柄,手柄上的传动装置带动绳轮和锭子旋转,将从棉花里抽出的纱线一点一点地绕在锭子上


状态提示:第三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的起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