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不是我。”
童贯一句话点出和蔡京矛盾的根源,他以太尉身份领枢密院事执掌兵权,但终归不是枢密使,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始作俑者就是蔡京。
此次西北大捷迫使西夏低头求和,童贯自认为立下泼天之功,在刘法刘仲武等人面前早已以枢密使自居。
他自己也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结果他的任命在蔡京那里被卡住了。
李茂惊咦一声,童贯和蔡京是天然的盟友,一武一文合作默契。
蔡京能二次复相,童贯出了大力,没想到蔡京会在童贯意气风发的时候当头给了童贯一棒子。
童贯咬了咬牙,“政和元年,我以贺辽生辰副使的身份和郑允中出使辽国,亲眼目睹辽国上下腐朽,举目皆亡国之态,恰好有燕人马植投靠,细数辽国衰亡之相,当时我就有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心思……”
李茂心里哎哟一声,他忘了童贯曾经作为副使去过辽国,原来那时候就有了灭辽收复十六州的想法,估计是被西北战事耽搁了。
童贯说着从袖口拿出一份奏章,展开让李茂观瞧。
李茂看着奏章上多是西北战事的有功之臣,但很多人的名字上画了个叉。
“这是我给西北诸将请功的秘奏,却先被蔡京过了一手,上面画叉之人都被蔡元长给否了。”
李茂没言语,大致扫了一眼奏折,如果他是蔡京也会跟童贯唱反调。
童贯这么干绝对是捞过界了,以枢密院事的身份干预朝臣文武的升迁,当蔡京的宰执之位是摆设吗?
“这些将官皆有才能,本应成为伐辽的骨干,却因为蔡元长的私心不得擢升,诚心在伐辽大事上给我添堵。”
李茂心下对童贯之言不敢苟同,奏章上的名字也就种师道兄弟还算名副其实,其他如王禀,杨可世等等,根本上不得台面。
不过蔡京这事干的的确不地道,不管和童贯在伐辽之事上有什么分歧,不该拿西军诸将做牺牲品。
想想种师道战后才出任渭州经略使,想想韩世忠悍勇敢死却仅仅晋升一级,他也有不小的怨气。
“太尉大人,王黼恐怕还不如蔡相呢!”李茂始终不想卷入童贯和蔡京的斗争中。
他本人和童贯私交甚好,童贯对他有救命之恩,而蔡京又是他和老师陈文昭的老师。
这个立场委实不好摆,弄不好里外不是人,只能从别处规劝童贯。
童贯嘿嘿一笑,“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官家的意思,无论是蔡元长还是王黼,皆是揣摩到了官家的意图才同意对辽用兵,所以无论谁担任宰辅,对外伐辽必须是重中之重,蔡元长对此阳奉阴违,官家对他也不满意了呢!”
李茂一直以为北宋伐辽是童贯贪天之功,没想到根子在赵佶身上。
这就有点让人蛋疼了,赵佶好好的艺术家不干,正经八经的想做个有作为的皇帝,这不是更让人担心吗!
童贯这话撂出来,李茂不能再推脱了,“太尉大人有何吩咐,只要凌云做得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童贯非常满意李茂的态度,心中暗忖不枉自己对李茂的栽培,心花怒放道:“蔡元长去相几成定局,但时间可能在年后,等你赴任信安军,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李茂听完童贯的吩咐,后背冒汗有点凉。
原来那个马植,被赵佶赐名赵良嗣的家伙,居然给赵佶献了一条联金灭辽的计策,这不是与虎谋皮吗!
童贯这盘棋下的够大,李茂本以为经略信安军对自己有利,没想到只是童贯的一颗棋子。
赵良嗣提出和女直金国订立海上盟约,甚至要前往辽东秘会完颜阿骨打。
他的职责就是做副手,负责赵良嗣的安危,顿感有种掉坑里的感觉,还是爬不出来的那种深坑。
李茂能说什么?幸好此事不急于一时,蔡京被王黼顶掉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他唯有先允诺童贯,事到临头再想应对办法也不晚。
从童贯的府邸出来,李茂被夜风一吹,感觉身子更凉了,愈发迫切的想远离朝廷中枢。
可以想象围绕相位之争,对伐辽的支持力度,童贯,蔡京,王黼等人必然会掀起残酷的斗争。
他这条小鱼陷进漩涡,分分钟就会碎成齑粉啊!
回到家中,李茂也没有心思和妻妾言欢,命人找来孙定通宵长谈,天蒙蒙亮才迷糊了一会儿。
李茂自认是童贯手中的提线木偶,离开京城的任命没有下来之前什么都做不了。
孙定给他的建议也是以不变应万变,尽量淡化自身存在感,尤其忌讳参与到倒蔡的活动当中。
抱着这样的心思,傍晚时分李茂很积极的去樊楼赴约,没想到曾孝序非常给力。
不但何栗,潘良贵,郭孝友等人都来了,还有很多京华名士。
“凌云,这可不是我的面子大,而是大家都想一睹凌云的风采,凌云连中三元之后远赴西北,很多文人雅士可是慕名而来见凌云你呀!”
曾孝序选官翰林院,在京城文人中名气不小,但是和李茂相比还是差了不少,更不用说李茂的背景。
不看李茂本人,单单是童贯和蔡京做背景,想要抱大腿混脸熟的会少吗?
李茂不但是状元郎,如今的官阶也远超曾孝序何栗等人,同年还在七八品任上蹉跎的时候,李茂已经官居从四品。
何栗等人不羡慕那是假的,或许是出于文人相轻的缘故,即便想结交李茂,何栗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