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天启>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

仓库治理和税收整顿相比更加重要,不仅是关系到国库的充盈,而且还关系到粮食的保障,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朱由校专门将陈所闻叫来,要求他带人制定仓库管理法规,在入库出库,定时检查,临时抽查,防火,防霉,防盗各方面都制定详细的规则。并让魏忠贤在每个仓库都设置两名锦衣卫监督,一年一换。

而经济调查局则设立了仓库巡视组,可随时进行抽查,只要发现账目和实物不符,则整个仓库所有吏员一起降级降俸,而出事的人则会移交法院审理判刑。

朱由校认为,只要制度设计合理,有监督机构,这仓库的管理是不会出大问题的。当然,对于如何防火防盗防霉,那自然要交给研究院的学生去研究了。

朱由校需要修养生息,他准备用十年时间消化已经取得的济州、新州、大农岛、奴尔干和吕宋及越南等地,先稳定这些地方,大力推行汉化教育,增强各地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同时要通过这些地方向国内输送粮食,保证国内粮食供应。

而孙承宗在宣府镇,和蒙古人关系搞得极好。孙承宗面色严肃,却颇得蒙古人信任。因为蒙古人觉得他是个信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有欺瞒的行为。与蒙古人的互市活动开展得很是顺利。

从隆庆,万历以来,与蒙古的互市之处有十一处:大同的得胜堡,新平,守口,宣府的张家口,山西的水泉营,延绥的红山寺堡,宁夏的清水营,日中卫,平虏卫,甘肃的红水扁都,高沟寨。

每年开市期间,由大明和蒙古各率兵一部维持秩序。地点一般设在边墙外,围着高墙形成一个瓮城样。一般一个地方互市时间大约是半月到一月。

而孙承宗来到宣府后,将本来有些已经废弃的互市地如红山寺堡恢复过来,而且将市场常规化,每月开市一次,一次五天。而双方驻扎的部队大规模地削减,只保留了两方各一百人维持秩序。

大明在每个市场内都设立了一个法庭,专门处理双方的贸易纠纷。法庭对汉蒙一样对待,并无有偏倚。在交易中大明朝廷专门规定有价格,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比如上等骟马一匹十七元,中等骟马一匹十四元,下等骟马一匹十二元,而牛羊诸物,也均有价格规定。

这样的措施使得汉蒙两方都有获利,蒙古人是很实诚的,他们感激孙承宗的公正,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市场进行交易,也爽快地交纳给明朝税务局二十税一的交易税,这是大明第一次在与蒙古的交易中获得税收,虽然少,但却是一个了不得的象征。

大明从蒙古获得大量的马匹,牛羊,畜皮,羊毛,这些东西对于蒙古人来说并不珍贵,特别是羊毛,根本是完全没用的垃圾,而大明竟然愿意用钱来买,这使得蒙古人对大明人又是感激,又是鄙夷。

有些蒙古人偷偷将未骟的马卖给大明人,这种事大明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而蒙古人起先还严防死守,禁止有人售卖种马,但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办法禁绝,也就听之任之了,只是明面上还是禁止进行种马交易。

一个月五天虽然比之以前,已经有极大的进步,但离市场较远的蒙古部落却没有办法跑这么远来交易,所以大明这边组织了一些商队,进入了草原深处。

魏忠贤和骆思恭商议后,从研究院地理科征调了部分学生暂时进入厂卫。这些学生心气很高,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加入锦衣卫,任文职也不行,所以只好借用。

这些学生以账房的身份加入到了锦衣卫挑选的商队中,每个学生配备了十名锦衣卫探子做护卫。魏忠贤交代,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随着商队的深入草原,一幅幅地图被绘了出来,商队越走越远,他们穿过归化城,再经过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锡地敖尔告(宫殿的意思),最后深入到了遥远的小海,这里在汉代叫北海,后世叫作贝加尔湖,现在由不里牙惕部落控制着。

商队将自己带着的镜子,肥皂,蜡烛,茶砖和丝绸拿出来后,受到了这里的不里牙惕人的热烈欢迎。他们用小海中的鲜鱼招待商队,并用沙金来交换商队的物资。这让本来准备亏本的商队不但是没亏,还赚得比其它的商队多得多。

各个商队回到大明后,将地图交给孙承宗,在地理科学生的拼凑下,北方的地形地势便慢慢地呈现在面前。孙承宗将地图复制后送入京城,并向皇帝请求,要在归化到小海这一带,建造大量的交易市场。

朱由校将众大臣召集到云台,命人将地图挂在墙上,他踱到地图前,用棍子指着小海说道:“这就是苏武牧羊之北海,朕心中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这小海全境,都为我大明所有。”

卢象升和熊廷弼跪倒在地道:“主忧臣辱,臣等必为陛下取来小海。”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来,他们不得不如此回答,虽然两人都明白,现在与蒙古人大规模地开战其实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而文臣们则都默默无语,说实话,在他们看来,大明物产丰富,而蒙古人占领的草原对大明根本就是无用,大明人又不会放牧,占来了干什么?

孙传庭身为兵部尚书,见文臣没有动静,只好跪倒道:“陛下,我大明近卫军,随时愿意为陛下取得您想要的领土。”

朱由校有些失望,大明的尚武之风还是没有建立起来,除了这三个不得不出言附合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