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元首的愤怒>第342章 进攻阿拉曼

1月14日晚上10时,一轮苍白的月亮照着阿拉曼波浪起伏的沙漠。李默的装甲部队开始朝东向着英军的布雷区推进。

德国德军在阿拉曼前的防御线,也和英联军差不多,这些地方也需要装甲师的协助,用来抵抗英联军可能出现的进攻,德国就一十二个装甲师,这些防线就用去了李默四个装甲师,因此能让李默用于进攻的装甲师就六个,其中四个装备了豹式坦克,这是德军之魂,最精锐的部队。

另外两个混合坦克师,装备的是豹式和四号,至于其他防御的坦克师,装备就差一点了,四号是他们的主力,豹式也只有一个连,德国非洲军团就这点装甲配额,都还是自己在波兰和乌克兰生产补充才有的这点点装甲家当。

李默指挥着他的装甲部队发动了强大的进攻,他投入了八个装甲师,这几乎是他现在所有的家底。

只见这些坦克车怒吼着,喷着火焰隆隆驶过一道道战壕和灌木丛,步兵冒着灼热的气浪和腾飞的沙尘,快速向前冲击。

一向算计正确的李默这次却错了,他原以为英军的布雷区和防御都很薄弱,但实际上却很密集。整个阿拉曼双方的阵地前都密密麻麻地埋上了各种地雷,德军埋了大约五十万颗地雷在自己的阵地前,英联军是多少呢?李默不知道确切数字,但保守估计不会少于一百万颗,基本上英联军阵地前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地雷。而且还是各种地雷夹杂在一起埋的,什么反坦克地雷,反步兵地雷,跳雷等等,品种多得说不出来,这样一来就加大了排雷的难度,是根本没有办法来排除这么多的地雷。

李默的坦克突击群很快让英联军察觉,英联军开始大规模炮击,在英军各种火力的猛烈射击下,德军的装甲先头部队被死死地挤在布雷区狭小地域里。这时候李默连忙把自己的火箭炮调到自己的装甲突击群的后面。三百门火箭一阵炮火力覆盖。就可以炸好大一片区域,不管什么地雷都直接烟消云散。

但是火箭炮射击的火光特别大,很容易暴露目标,当然几个装甲师的突击。也不可能隐藏。英联军的火炮还是很厉害的。连忙对着李默的装甲突击群展开猛烈炮击。

当然李默的的装甲部队在英联军的炮击下也是有一点损失的,但是英联军的炮群一开炮,他们的目标也是暴露了。早就等待在空中的fa223直升机群就对着英联军的炮群猛扑过去,fa223上的火箭弹对所有的大炮都是致命的威胁,英联军的大炮在德军的直升机攻击下顿时全部哑火,猛烈的爆炸在英联军的炮兵阵地上此起彼伏。

凌晨3时,双方的飞机飞临阿拉曼战线,开始了盲目的轰炸,双方的飞机都是从别处飞来的,只能大概地乱炸,效果也是差的没有办法。

双方的重型轰炸机首次在夜里对对方发起了大规模的空袭,李默的德军装甲部队已经冲出密密的雷区,英联军的轰炸机一边要面临空中的德军的飞机攻击,一面要防备地面的防空炮火,何况还是晚上,英联军的重型轰炸机在胡乱地丢完炸弹就返航了,德军的飞机也是一样,对着英联军的阵地一阵乱炸后,也匆匆地返航去了,德军的飞机全在马耳他岛,他们也不会在阿拉曼停留多久的。

德军的工兵们在英机的盲目乱轰炸下,拼命地在雷区用火箭炮打开了一条不太狭窄的通路,德军的坦克一冲破雷区就对着英美的阵地猛扑。一时之间,在英军的阵地内,火焰和照明弹把整个战场照得如同白昼;爆炸声、叫喊声和重机枪的嗒嗒声响成一片。

李默经过考虑,决定改变原作战计划。命令部队不要按原计划向东推进20英里到达阿拉姆哈勒法山脊后,再迂回到山脊的背后从后方进攻英军的主力,而是相反地让全部兵力尽快转为横跨山脊。他把目标直指蒙哥马利的软肋——阿拉姆哈勒法。李默的这一修改让蒙哥马利不知所措。

阿拉姆哈勒法山脊,这时已经变成了德军装甲军团即危险又幸运的地带。晚上3点,李默的坦克车开始按照新的计划发起冲击,但不幸却接二连三地降临到非洲军团的头上.

这时沙漠上刮起了昏天黑地的大风暴,本来还有月光的天空,这下是彻底不见了,整个天穹之下全是伸手不见五指。虽然他们千辛万苦地避开了风暴的袭击和英空军的威胁,但在开始向北攻击前进时,却走进了一片松软的沙漠,不得不放慢速度,虽然德军的装甲部队攻击速度慢了下来,但是这让跟随装甲部队突击的步兵跟了上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此时,他们面对着的却是山脊的制高点——131高地。他们踏进了双方的”死亡地带”。坚守131高地的英军凭借着地形的优势,以各种火力全力阻击德军突击。德军的地一波冲击就没有奏效,主要是晚上,英联军的士兵大量使用”大口径反坦克炮”,坦克根本发现不了隐藏在暗处的反坦克炮,一发价格低廉的炮弹很可能就会击毁一辆坦克,在后面指挥的李默看见这种情况后,果断命令自己的装甲突击群暂时撤退下来,然后在派出一小部分豹式坦克,伴随着步兵一起冲锋,李默甚至命令步兵要冲在坦克的前面,而跟着这些步兵的豹式坦克,只是当移动的炮台使用。

很快效果就显露了出来,德军使用的是铁拳这种射程的火箭,比英国的”大口径反坦克炮”稍微先进一些,对于山地争夺战,还是步兵更加有优势,坦克在山


状态提示:第342章 进攻阿拉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