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非一一与他们见礼,才弄清他们争执的源头。

原来三个老头平日里没事可干,便凑在一块儿喝茶斗嘴取乐。一来二去黄老头就炫耀起自己捡的大漏来,吹嘘自己的经历如何传奇,价格差如何悬殊,甚至过他们许多,不可以道里计云云。

老来乐,老来乐,越老越有童趣。三个人一块工作了一辈子,经常因专业上的问题争执不下。

这次也不例外。

两个老头当然不服,他们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曾经都是震惊整个收藏界的传奇。你一个花胶有什么可炫耀的。何况你的东西还没在身边,空口白牙,谁信啊。

说到传奇,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那两样东西。

潘老头所谓的杯子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真的是一个传奇。

九零年的时候,他们仨的铺子刚刚开办起来,急需一些货物充斥门面。特别是水晶厂的古玩铺子哪个没有镇店之宝啊,他们也想淘换一两件珍宝。

可是这些个东西能称得上“珍宝”的哪个不是有名有姓,来历分明。而且价值不菲,可遇而不可求。

他们工作过的地方倒是有很多,但是能拿出来吗?

这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于是许多有着曲折故事的所谓珍宝纷纷登门,当然没有一件能够通过他们的火眼金睛,全是假货。

不过有一日,一个四十多岁的潦倒中年上门来了,带着一件瓷器,声称家传的,母亲重病,急需用钱,要价五十万。

这种戏码在水晶厂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当然没有人信,但是潘老头当真了。关键在于那件瓷器:成化斗彩鸡缸杯——引起了争议。

当然如果是真的成化鸡缸杯,别说五十万,就是五百万也有人争抢。要知道曾经在八十年代,港岛就拍卖过一只鸡缸杯,成交价过六百万。别说现在,就是成化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是有价无市,属于宫廷专用,非常珍贵。

而这只杯子却让人——吃不准。

杯子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杯外壁饰子母鸡两群,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一派初春景象。足底边一周无釉。底心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

整只杯子无论从器形轮廓,胎质釉料,画质画风都与明清宫所珍藏的那件一般无二,只是杯底稍厚。

但问题就出在这“稍厚”上。众所周知,成化瓷有“薄若蝉翼,轻似棉纸”的特点,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厚大杯底了。

因此经过众多权威评鉴,一致认为此杯为清末年间仿制品,制器水平极高,几乎达到以假乱真地步,至于有这么高的水平,为何将杯底做的这么厚呢?大多数人猜测,既然是高手必傲视群雄,不甘只是仿制,就弄出这么个差别来。

此杯虽是仿制,可在制瓷水平上还是很高的,比较少见。当然是不值五十万高价的,几万块还是有的。

可那中年大叔却是个认死理的,一口咬死,五十万,一分不少,这就吓退了几乎所有有心入手者。

但是作为瓷器界大专家的潘老有着自己的看法,他有一种强烈感觉,认为这只杯子就是“成化斗彩”,再加上调查之后现杯主人的故事竟然是真的,急需用钱,这五十万正是他们需要的医疗费用。

潘老头害怕夜长梦多,一咬牙买了下来。这可不是小数目,他也没有有钱的儿子,这一拍板几乎将老头一生的积蓄都花了进去。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有争议,就容易引来关注,何况三个人在古玩界都是赫赫有名的。

当老头真的买下这只杯子后,轰动了整个京北城。知道根底的都对潘老头的执迷不悟感到叹息,这笔钱够他肉痛的了,就连两个多年好友也是埋怨不已。家里老太太更是跟他冷战了几个月,因为老头整日了都沉迷于研究这只杯子。

如果事情仅仅到这,那就没什么好聊的了,峰回路转就在老头孙子的出世,老头的注意力才从杯子转移到孙子身上。直到去年,顽皮的小孙子一不小心将他工作台上的宝贝鸡缸杯碰到了地上,虽然没碎,但是杯底却摔掉了一块。老头那个心痛啊,赶快捡起,这才现一个大秘密。

这只杯子是双底的。

从缺口看,两个杯底紧紧贴合一起,边缘有明显粘接的痕迹。老头傻眼了,难道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赝品,连清末仿制都算不上?等到老头小心的将破碎地方清理出来,欣喜若狂。

上底也有款识:大明成化年制。与下底字形基本一致。

这竟然完全是在真品基础上,被人故意做成仿品的。

不管此人这样做目的何在,潘老头再次出名了。

因为港岛刚刚以三千万的价格拍出一只鸡缸杯,刷新了八十年代的记录。而品相上还没有潘老头这只好。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漏啊!

单从投资回报来讲,时隔四五年,潘老头的投入得到了六十倍回报。

太神了。

一时,潘老头的故事成为佳话,轰动京北,甚至整个华夏古玩界。

再也没有人记得当年老头买东西时的非议。

至于葛老头的漏也是精彩非凡。

在一次“鬼市”上花两千块淘换到一件战国时候的玉带钩,人家卖主直接告诉他是现代仿品做旧的,但是玉料莹润,雕工精致,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精品。仅从玉石本身来说就不值这个价。


状态提示:485.佳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