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军在三义集以东的攻击奏效,两个步兵团以较大的伤亡和一名团长阵亡的代价,攻克了三义集东郊日军的柴楼阵地,战斗取得了难得的进展,尽管柴楼阵地只是日军在东郊的一个外围阵地。
74军在三义集以东,27军在三义集以西,两个军的攻击都有战果,27军在配属了突击纵队一部(包括准备营和战车)后,接连攻下日军三道防线,现在正在和日军对峙。
除去这两支主力军外,豫东兵团在其他方向还有第64军,第1军和原黄河的河防军,第71军第64军和74军的另一个师—第58师正在罗王寨子附近和日军激战,罗王寨附近的日军之前被准备营和64军,58师共同击退。
随着战况的不断发展,十四师团为了争取更大的纵深,又重新派出部队向罗王寨一带拓展攻击,双方激战正酣,河防军与第一军部署在了陈留口至曲兴集一带,试图干扰日军物资的运输,威胁日军的渡口。
在围攻三义集的战斗开始后,在陈留口方向的原黄河河防军也在命令下发起了进攻,抗战开始后,国府在黄河和长江都部署了河防军与江防军,其中有精锐,也有杂牌,阵地里参差不齐,而在豫东战场的河防部队,则是战斗力较弱的杂牌军,武器差,士兵的战力和素质均差,对陈留口附近的日军发起攻击没有多长时间,就被打退了回来。为了加强攻击,第一军的部队换下了河防军,对陈留口和三义集一带的阵地再次发起攻击。
十四师团以这些渡口作为输血管道,不断的补充武器弹药与中国军队作战,渡口附近的防守极其严密,第一军的部队攻击了数次都没有奏效,最后甚至遭到了日军大规模炮击。
十四师团手中的轻重火炮,数量与质量要高于整个国军全国的炮兵部队,在日军严密的防守下,第一军没能攻克日军阵地,只能暂缓进攻和日军对峙,第一军也是淞沪战场上撤退下来的部队,下属的各师在上海伤亡达到了近万人,对上十四师团的重炮和严密防守,也只能望口兴叹。
,日军在黄河沿岸还有数个渡口,如兰封口何一些小渡口,这些渡口都属于国军的“攻击目标”,向兰封口方向攻击的是孙桐萱所部的第12军,兰封口以南,三义集以北的日军防御阵地叫杨乞当,处在黄河河岸不远处,和陈留口等地的防御比起来,兰封口和杨乞当周围的日军就差了不少,。
12军曾经是西北军系统的部队,作战上颇有老西北军的风范,装备和战术都很一般,却能拼命,对沿岸的日军小据点发起了一次次的集团冲锋,用驳壳枪和手榴弹杀了进去,攻下了日军驻守的杨乞当。
十四师团感到了威胁,立即发起了反击,12军下属拼死防守,最后勉强守住了阵地,阵亡了一名团长,士兵和低级军官更多,杨乞当被12军攻下后,经过几次拉锯战后,虽然守住了阵地,但是12军也没有余力继续攻击,只能维持现有防线,攻击日军渡口的目标也难以达成。
实际上,十四师团这种大规模加强后的兵团,对于补给点的防御肯定是强上加强,日军战斗力本来就高,加上兵力和火力的优势,中国军队想要在眼皮子低下切断十四师团的大动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国军对渡口处的攻击,恐怕是想更多的牵制日军,让日军在不同的方向上受到攻击,增加十四团的压力。
至此,发起全线攻击后取得的进展已经大致显现了出来,27军与74军的进攻相对较为顺利,进一步的向日军核心阵地三义集推进,在日军侧后方向渡口攻击的各部队由于日军的严密防守进展不大,其余的部队,如罗王寨一带的64军和74军58师,基本都处于互相拉锯的态势。
战场之外,豫东兵团的指挥官薛岳在偌大的指挥部里,忧心忡忡的看着各部队呈上来的电文和战斗报告,从各部的情况来看,在最高领袖下达全力攻击的命令后,各军确实都在不遗余力的进攻,战报中那大量的伤亡数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薛岳起初对于十四师团的具体实力并不清楚底细,但从一线军师长们的汇总来看,当面根本不是一个师团的兵力,而是加强了重炮,骑兵,战车,辎重兵的一个完整野战师团,具体人数无法判明,但是从交战的结果上来看,几乎不可能吃掉他们。
薛岳的想法也逐渐转变为尽力重创日军,全歼十四师团,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达到,薛岳看向了身边的巨幅地图,十四师团犹如一个巨大的战象,在黄河南岸蠢动,自己豫东兵团手下12个师,就好像一群群蚂蚁,拼命的啃食十四师团这头大象,可惜这头大象实在是难以下咽,两军十几万人就在这黄河北岸拼杀鏖战。
再往兰封以西,以南看去,日军的第十六师团等部已经有向商丘等地进击的迹象,豫东地区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兰封附近围攻第十四师团,商丘一带的守军只有黄杰的第八军。
第八军中的三个师中,40师是由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的,战斗力尚可,第24师也还说的过去,至于另一个187师,就是一个战斗力和实力很弱的杂牌师,日军若是趁势西犯,凭借第八军那点兵力和火力根本守不住商丘等地,到时候豫东兵团就会被商丘等地攻击而来的日军包抄,相当于把屁股暴露给了日军,后果不堪设想。
薛岳对于目前的处境十分头疼,吃掉十四师团几乎是不可能的,又不能放弃攻击,在商丘等地还有可能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