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天下豪商>第1018章 弓马无敌VS铁骑冲锋 二

“传令左右铁鹞子军下马布防!左铁鹞子军据守官道左侧的大木场,右铁鹞子军占住官道右侧的粮库。鹰军,大鹰军占据当道。鹰军在后,大鹰军在前,皆半甲,去具装,备弓矢。”

内行耶律章奴知道对手硬茬,自然不敢再轻慢以对了,立即命令左右两翼的两个铁鹞子军去抢占了官道两侧的建筑物,依托建筑展开布防——界河商市北城外散布着一些建筑物,大部分是作为堆放木材、粮食的库房和临时蓄养牛羊的场地存在的。

不过在界河北城外的千步之内,是不允许建设坚固的砖石建筑的,在和平时期只有一些临时的木板房子,现在已经全部拆除了。因此就形成了一片开阔地带,可以作为战场。

现在耶律章奴指挥着由宫分军编成的左、右铁鹞子军,鹰军和大鹰军等四军万余人马(契丹的宫分军有点类似后世八旗的,在出兵作战的时候并不会按照宫卫所属编组军队,而是会重新编成龙军、凤军、熊军、鹰军、大鹰军等部),就沿着官道进入了这个“千步战场”的北面。不过并没有太过深入,而是沿着千步战场的北部边缘布阵,正好背靠着一座巨大的堆木场和一座大粮库。这两处都是在界河商市开买卖的燕云世家的产业,占地面积很大。外围还有一大圈低矮的土墙,里面木材和粮垛都已经挪走了。空出来的大片土地正好用来屯兵或堆放辎重。低矮的土墙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至少可以抵挡骑兵的冲击。

而大木场和粮库之间,除了一条宽达十五步的官道之外,还有两个四十余步款的广场(实际上是停车场,用来停放运送木材、粮食的车辆),位于官道的左右,加上官道,就形成了一个百余步宽的狭窄正面。耶律章奴在左、右铁鹞子军占据了大木场和粮库之后,就带着中路的两军约五千人,缩进了这个狭窄的正面。

五千骑兵如果铺展开来,占据十里宽的战场都没有问题。而耶律章奴却将五千骑塞进了一个百步宽,也就是不到半里的正面,摆出了一个又厚又密的阵型,两侧还有巨大的建筑物可以依托。几乎没有给宋军的铁骑留出冲击的空间。

当然,把那么多的骑兵布置在这么一个狭窄的区域之中,并不是要防御。而是随时准备开溜的节奏!

因为摆在耶律章奴身后的是一条十五步宽的官道,一直延伸到武清县城。这条官道是马植和张觉担任南京道警巡使的时候主持修建的,不仅宽阔,而且铺上了碎石,路况良好。通过这条官道,耶律章奴的骑兵可以迅速撤退。而追兵是没有办法间道包抄章奴所部的。

“马正将,契丹狗似乎要在萧家木场和韩家粮库(听名字就知道是谁的产业了)间下寨。”

河北新军骑兵第一将第二部部将武天是第一个冲出界河北城的,他麾下的900骑战兵(编制有1500,不过其中的600还在训练)是以“假子军团”的成员为核心的,战斗力极为强悍。因此就被马政派了先锋的差,第一批冲出城门,在护城河的北面展开,以30人的小队为单位,散布在一千步宽的战场上,控制住了战线。

因为是第一个带队上阵的,所以武天在布置好自己的人马后就一直在观察对手的一举一动,看着他们从“千步战场”的北部边缘缩回了萧家木场和韩家粮库之间的区域。

不过他并没有料到辽人做了随时跑路的打算,还以为他们要在萧家木场和韩家粮库之间安营扎寨呢。

所以当马政带着几个军事机宜和传令的骑兵、号手、鼓手,还有旗手一起出现在战场上时,武天就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告诉了马政这位骑兵第一将正将了。

“萧家木场和韩家粮库之间太过狭窄,契丹狗的骑兵不少,估计得排个好几十排,说不定还有辎重车辆什么的摆在队伍中间。这样的阵型靠骑兵是冲不动的,必须要出动步军。”

武天在过去的几年里,一方面在骑士学院教马术,一方面也在骑士学院念书。按部就班修完了全部课程,现在不仅精通各种骑兵战术,对步兵的的作战也非常精通。

所以知道耶律章奴摆出的“乌龟阵”是不能用骑兵去硬冲的,哪怕最精锐的具装甲骑也不行。但是却可以用步兵去冲,用长枪阵去碾压,用界河弩去射击,当然还有吓人的弩炮去“降士气”。

另外还可以让工兵跟进,在前沿挖壕筑垒,步步逼近。

打阵地战可难不倒“界河兵”,界河商市本来就拥有全天下第一的建筑业施工能力啊!

就是眼下“兵临城下”的时候,界河南岸的砖窑厂、泥灰厂都还在加班加点生产呢!

“天哥儿,”马政唤着武天的小字,武好古的这批假子都没有字号,平时大家就以小字相称,“你带队出阵挑战,半甲无装,我会让骑弩炮队掩护你的。”

在安西之战中见识了半甲无装(具装)的西凉铁骑是怎么打仗的马政,回到河北军中后,自然就开始推崇这种“轻重皆宜”的战术。

而且还多次组织演练,最后得出了可以在骑兵对战中以“半甲无装”迎敌,而在冲击敌方步阵的时候,采取“全甲全装”或“全甲半装”。

至于以骑兵出阵挑战,则是为了争夺两军之间大约七八百步的战场的控制权。

如果契丹人不应战,那么很快就会有步兵从界河北城里面开出来,在武天的骑兵掩护下,列阵慢慢向前逼近。

一旦这个“千步战场”完全被宋


状态提示:第1018章 弓马无敌VS铁骑冲锋 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