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权倾南北>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

现在陆子才在组织开垦的,就是这一片已经荒芜太久的无人区。

淮南的开垦制度也是经过李荩忱同意的,和其余任何地方不同,因为淮南靠近前线,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因此这里的开垦实际上到现在也都是依照军队的管理方式来的,也就是所谓的军屯。

在两汉三国时期到现在,军屯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朝廷一般会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设立军屯,一般由伤残老兵以及战俘进行开垦,一来能够妥善利用那些因为偏远而没有人去的荒地,二来能够就近为驻扎的军队提供粮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军粮运输中的损耗。

之前吴明彻坐镇淮南的时候,实际上部分粮食也是通过军屯的方式来生产的,否则以江南当时百废初兴的状态,想要支撑淮南的一支大军不是那么容易的。

相比于土地私有制和田契制度,军屯的管理方式更粗暴和直接,军屯之中的耕作人员属于朝廷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地主或者大户,他们服从朝廷的管辖和调遣,而除了因为工作突出的奖赏之外,他们每日的工作劳动所得和他们的日常吃喝消耗实际上没有直接的关系,所有的粮食会统一上交朝廷,而所有的粮食再经过朝廷的统一调拨。

这也是为什么能够抽调出来丁壮前来码头工作,因为他们并不服务于哪个地主和大户,而是直接听命于朝廷。

换句话说这就是后世的集体农庄制度和土地集中制。

对于淮南能够出现这样的生产制度,实际上李荩忱一开始也是非常震惊的,虽然自己刺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象征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制度这时候就出现了,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不过转念一想,实际上和后世的土地集中制还有一定的区别。虽然管理这些百姓的不再是地主和大户,而是朝廷,但是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来说,朝廷不也就是一个更大的地主么,只不过这些土地是直接所有于皇帝陛下罢了。

自己成了华夏最大的地主老财,李荩忱也有些无奈。然而在淮南这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制度也不稀奇。

朝廷对于淮南这一片荒芜之地和战争前线不放心,百姓和商贾们对于单独在这里谋生自然也不放心,朝廷出面组织耕种、商贸等等,而百姓服从于朝廷的命令,直接贡献于朝廷,自然也就能够受到朝廷的保护,心里也就更有安全感。

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特殊的情况,倒也正常。李荩忱还没有幻想着在全国推行这样的制度,更何况这种制度虽然极大的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本身是否真的适用于这个时代也很难说,毕竟从现在来看,世家以及世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依然是组成朝廷的主要部分,他们也不会同意干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

“淮南现在有多少户?”李荩忱打量着舆图说道。

“原本有百姓两万户,今年陆续迁入十万户左右,在夏收之后还计划再迁入十万户。”陆子才赶忙说道,对于这个最令人关心的数据,他自然门清儿。

而李荩忱沉声说道:“你这个巡抚要做的,不是考虑能迁入多少人,而是这十万户能够再变出来多少人。”

大汉的人口总数就那么多,无论是从哪里迁移到哪里,终归和北方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怎么才能鼓励生育是这些地方官最需要注意的。现在大汉有足够多的荒地,也能够保证内部政策的稳定,所以只要能够激励百姓勤劳开拓,那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李荩忱从来都不怀疑华夏民族的勤勉。

“这一次迁移到淮南的都是以青壮年男女为主,所以臣对此有信心。”陆子才急忙说道,虽然他们陆家从龙很早,但是除了镇守淮南之外也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功劳,李荩忱现在直接把淮南的民政也交给陆家,绝对是对陆家的信任,陆子才绝对不能辜负李荩忱。

“现在从大江到淮水的水路可曾疏通开?”李荩忱的注意力旋即转移到舆图上的另外一条标注出来的线路,那是从瓜洲渡到淮水的水路,沟通两大水系。

这一条水路实际上就是当年吴王夫差北伐的时候开凿的运河——邗沟,而后来刘裕北上山东也是以水师为主,曾经借道这里一直北上打到黄河边上。只不过后来南朝战线全面收缩,这一条沟通大江和淮水的运河也就彻底荒废了。

历史上,这条水路再一次被利用起来还是等到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时候,邗沟作为京杭大运河之中南侧最重要的一部分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而也正是在这邗沟上,在这扬州城中,隋朝迎来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乱世和乱世之后华夏的全盛。

现在,作为淮南开垦的重要支撑工程,邗沟已经在进行疏浚,疏浚邗沟的目的实际上也不只是为了能够方便货物的来往运输,水师也等着能够通过邗沟北上直达淮水,否则以之前邗沟的淤积情况,水师新造的五牙大舰等都没有办法通行。

同时五牙大舰存在的干舷低矮等问题,更是使得其很难通过海路进入淮水,因此邗沟是最佳的选择。

“春耕之后就是邗沟的疏浚,”陆子才伸手在舆图上点了点,“现在我们同时从北侧和南侧进行疏浚,南侧这边刚刚开始,而北侧以军队作为主干,已经疏浚开了从淮水到梁郡的水路,预计在五个月之内就会完成整个邗沟的疏浚。”

李荩忱微微颔首,以现在大汉的国力,自然不容许重新开


状态提示:第一二三零章 土地集中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