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神医教练>第一百二十二章 篮球史上不可逾越的世界屋脊

第一百二十二章萨博尼斯

作为冷战时代的世界两极,苏联和美国总是明争暗斗不断。两国人民的意识形态之争乐此不疲,好莱坞电影中也屡屡以苏联为假想敌。硬汉史泰龙的《第一滴血》就是迎合美国人民的恐苏心理出来的产物。里面描述的孤胆英雄兰博,成为了美国人民心目中的保护者,引发了热烈追捧。

所以萨博尼斯和nba球星的对比也被烙上了浓浓的政治印记,但是由于地处地球的两端,这种比较只是关公战秦琼,只存在于幻想与口舌中。

不过很快,一个时机的到来引起了人们的主意。

1988年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奥运会,苏联和美国均有参赛,时机似乎到来了,苏联巨兽要向所有人揭开他恐怖的面纱。

而美国队这边也实力不俗,两位nba状元,大卫-罗宾逊和丹尼-曼宁,还有超级得分手米奇-里奇蒙德,然后他们发现对面这个家伙就是个怪物。

苏联对上了美国,24岁的萨博尼斯遇到了23岁的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发觉这个家伙太奇怪了。他可以在自己身后起跳、抢下前场篮板并直接劈扣进篮筐。同样,在他招牌的晃动、跳投时,萨博尼斯能够赶上来挥出一巴掌将球击落。在抓到后场篮板时,萨博尼斯将第一时间把球掷向前场,寻找快攻的队友,活像橄榄球的四分卫。

最终的结果如噩耗般传回了美国,天才云集的美国队却败于苏联巨兽之手。美国人没能进入汉城奥运会的决赛,从这一点来说1992年梦一队的形成,或许正是拜萨博尼斯所赐。

但是天才并不总是如意,政治让萨博尼斯成为了苏联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政治也让他困在国内,不能出行,闭门造车的篮球体系,多年不科学的训练方式导致萨博尼斯伤病缠身。

直到萨博尼斯成行美国nba,这个最高的篮球殿堂,已经是95-96赛季,距离苏联解体都已经有了5年时间。

nba的观众们看着这个远来的史前巨兽,不知道该对他做何感想。一方面,所有欧洲来的老将们都对这个家伙表示百分百的崇敬,他高大的身躯后面覆盖着无数辉煌传奇。另一方面,这个大家伙的脑袋比一个普通中锋的脑袋大一倍,膝盖上裹的厚厚护垫使双腿比其他人粗两倍。以他的跑动速度而言,就像一辆拖拉机进了f1赛场一样。

有趣的事还是1996年的全明星周末。31岁的萨博尼斯参加了全明星新秀赛,成为历史上最年长的全明星新秀赛成员。比起身边爆跳飞纵的麦克代斯和斯塔克豪斯们,他简直像出土文物。

但开拓者看明白了这个立陶宛人身上的能量,31的他在和大梦的比赛中依然可以把大梦防得狼狈。拥有了他,开拓者以38胜22负的战绩进入了春天。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思,他被放进了首发——然后呢?春天的结尾,开拓者18胜4负。在和犹他爵士的5场季后赛中,他场均23分11个篮板。

这是惊艳的开始。他的黄金年华没来得及赶上nba的辉煌期。所以人们尽可以去幻想,如果他全盛期时来到nba,是否会对天下格局产生类似于天外来客般震撼的影响。

但是年届三十的萨博尼斯拖着两条废腿还是带领开拓者一路过关斩将连续两次杀入西部决赛,虽然最终都败给了当年的冠军马刺和湖人,但是萨博尼斯被当做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被铭记了下去。

当胡青牛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魔术师和乔丹的心脏都极快速地跳了一下,1992年他们二人放弃了度假,不辞辛劳来到欧洲征战奥运会的选择,正是拜萨博尼斯所赐。

长久,魔术师才吐出一句话。

“萨博尼斯,这是个大胆的选择。”

“萨博尼斯已经39了,而且伤病缠身,我不能让他恢复到20岁,但是通过我独家的康复性训练,能够使他恢复身体的部分机能,这可以是更好地体力,或者更好地速度。”

胡青牛的一番话让两人禁不住去想象那样的萨博尼斯,真是个诱惑地选择。

好的,萨博尼斯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已经有退役迹象的他,肯定将被开拓者放弃,现在可以把他放进山猫队的计划里。

一人一个,魔术师和胡青牛各提了一个,现在轮到乔丹了。

乔丹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名字,杰拉德-华莱士。胡青牛也非常认可的名字。

未来的“猫王”杰拉德-华莱士目前还只能坐在国王队的边缘替补席,俗称饮水机守护神,每场负责挥毛巾10次,递水10次,加上鼓掌10次的场均三双球员。

胡青牛抢先发言,拿出他自己的见解。

“华莱士是个很棒的球员,身体素质劲爆,还同时兼有积极的拼抢和不失位的防守。好好调教,他会是球队的外线大闸,可以很好地分担韦德的压力。”

魔术师也说道。

“没错,新赛季韦德只是新秀,他既要负责得分,又要挑起防线重任的话,效果可能不佳。如果下赛季我们对成绩有要求,华莱士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他还年轻,只是二年级,也符合球队的未来发展。”

乔丹总结道。

“我花了很多时间观察华莱士,我觉得他和皮蓬非常相似,防守已经不错,进攻虽然还很粗糙,但是有潜力可挖,他的身体条件摆在那。他可以和卢克-沃顿交替上场,他们能形成不错的互补。”

商量的结果,华莱士三票通过,他现在在山猫队的计划里了。

于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二章 篮球史上不可逾越的世界屋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