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诸神往事>第三十章 林灵素

“四天师,还不是四个天师?难道是一个人,他叫四天师?”小王的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对。一个人,他号称四天师,据说是因为他有四大天师的综合实力。”寅大将缓缓地说。

“谁能有这么大的本领啊?别说有四大天师的实力,就是其中之一也绝不可能啊。”小王在这样的情境之中,没办法高呼,但他的语气和表情就已经说明了,如果可以,他必将大喊,来表示内心的极度不理解。

“也许说他有四大天师的综合实力有点夸张,但是说他具备其中之一的本领,想反驳,还真不好下这个定论呢。”寅大将语气居然出奇地凝重,甚至言语之中,还有一点敬畏。

“这么强!那他叫什么名字呢?”小王很快平复心情,问道。

“张来福。”寅大将缓缓吐出三个字。

这张来福名声其实并不甚大,因为其人不好名,不展示道法,不常结交江湖人士。虽不甚出名,但极其自负;虽不展示道法,但见过他的人,无不钦佩;不结交江湖人士,却熟知各家掌故渊源,绝对是江湖上资格最老的耆宿之一。因其深不可测,术法界对其自称四天师,也并无强有力的权威的反对之声。更何况他生而特异,因为他有梦得。

中国人极其重视神的指示,比如“锡”这个字在名字里,往往表示“赐”的含义,很多都是与神迹有关。据张来福的一些知名弟子所言,他的梦得之传成为显赫,是得了众多神仙指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玉真教主林灵素。

林灵素确实有本事的得道真人,举世皆信服。林真人为温州永嘉人,家世寒微。生日不详。七岁读书,粗能作诗。据说苏东坡曾见之,惊异其聪明,并问其志,答曰:“生封候,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年将三十,博通儒道经典,志慕清虚,语论孤高,迥脱尘俗。初林灵素游洛阳时,遇一道人赵升,交游数载,忽一日卒死,林灵素为其沐浴安葬,得所遗书三册,细字如珠,间有天篆,人莫能识。内言神仙变化法诀,兴云致雨符咒,驱遣下鬼,役使万灵。次年,林灵素又游历至岳阳酒肆,居然见到赵道人。赵道人说:“我乃汉代张天师弟子赵升。之前所授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林真人谨从。

林真人所处的北宋末期,即梁山英雄聚义的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其人也豪情纵横恣意洒脱。当时宋徽宗尊信道教,林真人为金门羽客、冲虚通真达灵其妙先生。曾在太清楼下侍宴皇帝,瞥见了罗列着苏东坡等人的元祐奸党碑,就稽首下拜,皇帝怪而问之,林灵素说:“这碑上姓名的人都是天上星宿啊!”

甚至林真人还即席作了首诗,诗曰:

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蔡京等惶恐惭愧至极,落荒而逃。

政和间,徽宗依林灵素所言,命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开神霄录坛。

京城神霄宫建成后,徽宗率蔡京和群臣庆贺。早斋罢,徽宗引百官游观,忽吟得上联:宣德五门来万国。蔡京等沉思无以答。徽宗问林真人:“师能对否?”

林真人应声而答:“神霄一府总诸天。”

徽宗皇帝大喜,遂令林真人修正一黄录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并请林真人于每月初七日升座,亲王内贵、文武百官皆聚集,听讲三洞道经。御驾亲临,亦只居于座下。其声势之隆,历代无出其右者。

某年,洛阳城东,繁花飘落,春意阑珊。

林真人在此遇到一个特殊的年青人,名为赵鼎,头角峥嵘,气宇轩昂。林真人见之甚喜,忧之亦甚。欲收为弟子,则赵鼎执意功名。交游数日,临别之时,送其密封书册一卷,并赠其一语:“以后你应当成为中兴宰相,如果遇春头木会之贼,请辞官而去。打开我给你的书册,依法行之,可脱大难,还可得悟长生,得登仙籍。不然的话,潮阳的古驿站之中,你必悔之晚矣。”

年青的赵鼎当然不以为然,锐意功名,出将入相,仕途通达。最后得以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可谓生荣死哀。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以后因奏检事,得罪秦桧而被贬海岛。

这一年暮春,赵鼎道过潮阳驿,方抵驿亭,见一少年秀衣红颜,径入驿中,熟视之,即林真人也。真人笑着问:“我之前所说的话没错吧?”赵鼎叩头长叹,悔之无及。

宣和元年,经多次恳求,皇帝终于放林真人归山。林真人在京时,其心腹弟子,乃是东西皇城使张如晦,其人在林真人居通真宫的时候侍奉甚恭谨,真人与之出则同行,坐则同席,宗师之法术教义,独张如晦一人得传其妙处。后来林真人还乡永嘉,张如晦即随同居于永嘉。

待临终坐化之际,林灵素真人传道脉于张如晦。

吾法门以付惟汝,尚有六印九符并六丁妙用神机,尽付与汝,世代只传一人,无致轻泄。今则别去,他时神霄再会。

林灵素真人曾卜坟于城南山,坐化之后,教张如晦葬之。当时有言,我之遗体,可掘穴深五丈,见龟蛇便下棺。

当时嘱咐已毕,索纸笔书一颂语:

四十五岁劳生,浮名满世峥嵘。

只记神霄旧路,中秋月上三更。

书讫,上香一炷,时夜正三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林灵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