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远古求生>第一百零三章 食指大动

经过族人们的通力合作,刘宝对这次渔获的保守估计是千斤左右,即便已经经过处理,甩掉了一部分的重量,但是最后分担到三十名族人的身上,那也绝不轻松。

想想也是,平均每人负重接近三十斤,还要在丛林里走上几个小时,翻山越岭的,能轻松得起来吗?也就幸亏这次人手比较多,而且提前准备了藤筐扁担之类的工具,不然刘宝就该又一次发愁,到底用什么办法把这些鱼都带回部落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和上次一样,这回的收获除了各种大鱼之外,还有一些乌龟老鳖也顺便着入网,这都不算什么稀奇的。小一点的都被扔回了水里,大的都扔进筐子里带着。

它们也不用处理,本身就能“保鲜”不短的时间,可以留在部落里作为“应急食品”来使用。而且刘宝还想到了它们的营养价值,也能给老人和孩子们补补身体来着。

前世里,不是有几年特别流行那什么“中华鳖精”吗?再说,它们身上的龟壳鳖甲不仅可以用来占卜,也能像熬制骨胶那样,熬成龟甲膏或者鳖甲膏来用。

但是既然抓到乌龟甲鱼并不稀奇,为什么还特意一说呢?那是因为今天族人们竟然意外捕捉到了两只大鼋。刚开始看见它们的时候,族人们还在惊呼:“好大的老鳖啊!”

好奇的刘宝上前一看,嗨,这哪是什么大老鳖啊,明明就是少见的大鼋嘛。看起来个体都不小,体长将近一米,每只都有差不多一百斤的样子。

而且它们力气很大,拖上岸的时候,一只大鼋想要逃跑,结果情急之下的族人跳上它的背,指望能把它压下来。但是背上站着两个男性族人,那只大鼋完全就是毫不在意的样子,依旧保持着固有的速度向河岸边爬去。无奈的族人只能赶在前面用长矛木棍把它掀翻了,这才又给抬回来。

这种生物自古就很出名,它们有一种很奇特本领,当它们浮游水面的时候,就预示着近期会有台风。而如果在江河溪流中,它们浮出水面,头向上游翘起,那么几天内上游就会有暴雨或洪水,据说相当精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过去人们认为它是一种吉祥的生物,常常在寺院等地放生大鼋。

现代社会的人们接触它们最多的,可能还是在影视剧里吧?比如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一行的最后一难,就是过河的时候被一只大鼋给掀翻了。

或者《红楼梦》里也提到过,贾宝玉在那赌咒发誓中提到,“叫个癞头鼋吃了去”,这个癞头鼋,也就是大鼋。

除了这些之外,有两个很有名的词语,分别叫做“食指大动”和“染指”。这两个词的出处在同一个地方,也都与大鼋有关。(感兴趣的可以自己问度娘去,这里就不科普了)

看见这两只大鼋,刘宝很是惊讶,池城也产大鼋吗?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啊。后来仔细想想,模模糊糊的有个印象,好像以前池城所在的省份确实是产大鼋的,不过在十八还是十九世纪就已经被吃绝种了。

这也没什么可惊讶的,从“食指大动”和“染指”这两个词语就可以得出结论,自古以来,大鼋除了是一种吉祥的生物之外,在人们的眼里还是一种很美味的食材,况且自身还有药用价值。以它们那缓慢的生长和繁殖速度,灭绝是必然的结果。

不过话是这么说,刘宝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来,一样东西得有多好吃,才能让人看见之后不是淌口水,而是食指乱动?再说,食指怎么就会乱动呢?难道也有味觉神经不成?反正他是从来没有过这种体验。而且,为了尝尝味道,把手指伸进滚烫的汤水里沾一下,那得馋到什么程度啊?烫的不疼吗?

至于为什么关于大鼋的事情刘宝会知道的这么清楚?这就要归功于现代那无所不在的发达资讯了,不然怎么叫信息爆炸的时代呢?

现代的时候,刘宝曾经看过一条新闻。好像是后世的姑苏园林里有两只斑鳖,一直都以为是大鼋。等到确认是斑鳖的时候,全世界就只剩下四只了。为了这个物种的延续,当时请了全球的行业专家来帮忙。

刘宝觉得挺有趣,也挺好奇“斑鳖”这个从没听过的物种,于是上网查了一下,这才搞清楚什么叫大鼋,什么叫斑鳖。看得多了,再加上他现在变态的记忆力,自然就对大鼋了解的比较清楚。

全球只剩四只的斑鳖就不说了,因为肉味鲜美以及具有药用价值而被狂捕滥杀的大鼋,在现代时也早已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可是在这个年代,随随便便就能在不知名的小河中捞到两只大鼋,那么就怎么也和珍惜保护这样的词语联系到一起了。正好,传说中大鼋不是一种难得的美味吗?这回倒是可以好好的一饱口福了。

也幸亏这次过来带了几只藤筐,不然每只差不多一百斤的分量,还真不晓得怎么把它们弄回去。即便如此,把两只大鼋塞进筐子里也费了族人们一番手脚。

采集队的女人们都带着篮子,各个在手上挎着,都装着满满的鱼块。几只藤筐更是起了大作用,鱼肉都堆得冒尖了。分量太重,不得不四个人对付一只筐子。

再有就是和上次一样,一根长矛上穿着一串的大鱼,两个人往肩膀上抬着就走。

这里还要说一下那两副扁担。有了扁担,挑东西的确方便一些,而刘宝考虑到族人的体力和路途问题,一开始只想让一副扁担负担五十斤左右的分量。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食指大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