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最后得到的,浅浅的铺满了一罐底的白色的盐粒,胖子甚至围着火塘手舞足蹈了一番。盐啊!这些都是盐啊!终于告别了有油无盐的日子啦!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随意的举动被鱼看在眼里之后,被当成了某种神秘的仪式,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不然,那两块又苦又涩的岩石,怎么会变成这么美丽的白色?而且还变得这么好吃?
这肯定是大巫的能力,鱼甚至为自己学到了一点巫的动作而兴奋不已。并将之严格保存在煮盐的程序中。
所以,以后凡是进行煮盐这样的活动,操作者最后都要围着火堆跳上一圈才能作罢。随着煮盐技术的扩散,那些学习的人不明所以,也就这么跟着跳一番。
几千年后,这个习惯变成了传统,最后甚至已经是一项民俗的存在,并且申请了“非遗”保护。有学者为此做了长期的研究,并撰写了洋洋洒洒的报告文学。
谁又能想到,一切的源头,不过是一个想吃盐想到忘乎所以的胖子,一次失态的手舞足蹈罢了。
~~~~~~~~~~~~~~~~~~~~~~~~~~~~~~~~~~~~~~~~~~~~~~~~~~~~~~~~~~~~~~~~~~~~~~~~~~~~
据考察,所谓的“盐祭”或者“盐傩”,源自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以及原始的祭祀。到了商代,已经有了固定的动作和仪式,先秦时期开始有了既祭神又娱人的功能。目前主要留存在江南、西南等地山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堪称我国舞蹈和戏曲方面的活化石,亟待保护。
——《关于“盐祭”文化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