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大魏能臣>581.第581章 薄葬爱子

曹操的高调归来,就像一枚定海神针,将许昌城里波涛汹涌的局面震慑住了,军民百姓有了主心骨,纷纷长出一口气,又继续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去了,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丞相大人在,大汉这片天就塌不下来!

别人的心都放下去了,萧逸的心却依旧高悬着,他知道这枚‘定海神针’现在是多么虚弱,如果这时候蹦出一个无法无天的‘猴子’,那就真有可能翻江倒海,大闹天宫了……,为了安全起见,萧逸和郭嘉都没回家,就住在了丞相府中,日夜护卫在曹操左右,以防不测!

与此同时,许昌的内外驻军也开始频频调动,玄甲铁骑接管了四座城门的防务,并占据了武库、外府、省中……,等战略要地,实行军事管制!

曹操的亲军‘虎豹骑’也出动了,将丞相府里外三层的保护起来,并包围了皇宫内庭,禁止外臣入内,将小皇帝和群臣隔离开来,以防止有些人借用皇帝的名义闹事!

局势控制住了,人心也稳定了,接下来,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处理~~为大公子曹昂发丧!

这次宛城兵败,最大的损失不是折了几万人马,也不是坠了曹军不败的威名,那些东西,只要重整旗鼓,再打几个漂亮的胜仗就能弥补回来,甚至是更上一层楼!

不过,失地可以复夺,人死却不能复生,大公子曹昂身亡,曹操内定的继承人没了,这才是曹营集团最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因此引发夺嫡之争,产生严重的内耗,当然了,那些都是后话,当务之急,还是先超度大公子的亡灵,让他早日入土为安吧!

按照古制,丧礼是要持续七七四十九天的,而后厚葬入土,有些朝臣为了溜须拍马,提出了以诸侯之礼安葬大公子,规模务必搞大,声势尽量隆重,如此一来,没有个一年半载的,休想结束,至于所稿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计其数!

曹操因为爱子的身亡痛心不已,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表现出了一位优秀政治家的本色,驳斥了群臣的意见,而后传下钧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礼也,停棺祭奠三日,而后下葬,葬毕,众人皆除丧服,各部将校不得擅自调动,文武官员各司其职,总之,一切从简!”

这个命令是曹操和萧逸、郭嘉商议之后做出的,他们都非常清楚,当务之急,还是先要稳定局势,朝廷虽然暂时平稳了,各路诸侯却在蠢蠢欲动,尤其是河北袁绍,听到宛城之战的消息后,准备落井下石,频频调动人马,南侵的意图非常明显,与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在丧葬上,不如用来训练兵马,积草屯粮更为实际一些,活人,毕竟比死人重要呀!

一切丧礼从简了,但人们心中的哀痛并没有减少,到了祭奠这一天,丞相上下变成了白色的海洋,到处都是白布、白帆、白旗、白灯……,连府中的器皿、家具、树木、水井,都用白布遮盖起来,曹氏族人更是个个素稿,痛哭流涕!

曹昂的遗体就停放在大堂正中,用的还是那口红木棺材,九月天气炎热,为了防止尸体腐败,周围放置了大量的冰块,至于棺椁里面,除了几件曹昂生前喜欢的器皿,和一柄宝剑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陪葬品极其稀少!

秦汉时期,一向推崇厚葬,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不灭,应该事死如生,将死者生前拥有的财富全部带走,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甚至是侍妾、仆从、丫鬟,也要统统杀掉殉葬,唯有如此,死者才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是太平盛世,这么做虽然浪费了一点,残忍了一点,人们还能勉强承受的住,可现在是兵戈四起的乱世,大汉百年积蓄尽数毁于战火,百姓更是十室九空,连饭都吃不饱了,还要把钱财埋到地下去,活人本来就不多了,再杀来殉葬,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呀!

对此,丞相曹操也是三令五申,要求实行薄葬,逝者安息,有三尺黄土容身足矣,活人才是最重要的,把那么多的财物带入地下,或是用大火焚烧,看着就心疼呀!

可惜,薄葬的命令早就下达了,可官员百姓们遵守的却没几个,这时候的人讲究的是忠孝仁爱,亲人去世,为了表示无限的哀痛,必须把葬礼办的轰轰烈烈,陪葬品更是越多越好,那怕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也得拿出最后一点钱粮换口好棺材,等把死者安葬之后,剩下的人也就不用回家了,全都饿死在坟地里,如果坑挖的大点,正好全家老小睡一起了!

皇位更迭容易,改变民风艰难,对比,强势如曹操也没有丝毫的办法,这次借着儿子的葬礼,正好做一个表率出来,给天下人都看看,连丞相家的大公子都是薄葬入土的,你们以后谁还敢厚葬呢?

所以曹昂棺椁中的陪葬品少的可怜,墓地也是在许昌城外选了一块贫瘠的地方,绝不允许抢占民间耕地,而且不封不树,平平凡凡一个小土丘,再立块碑就完了,也算这位大公子为世人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吧!

当然了,曹操选择薄葬爱子,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怕人盗墓,乱世之中,兵戈四起,盗墓贼更是不计其数,就连曹操在兖州时,也是靠盗掘王陵,获得了无数的财宝,这才能养活了麾下的军民百姓!

黄鼠现在已经荣升为‘发丘中郎将’,带着‘掘子军’转战各地,探寻古墓,发掘金银财宝,如今国库里每年至少有三成的收入,是这些家伙贡献出来的,养军、


状态提示:581.第581章 薄葬爱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