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崇祯十七年秋>第63章大交兵,长江水战

明军之中,除了郑鸿逵部是水师外,其他诸部都是陆师,虽说江南之人普遍会水,但坐船水战却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千艘战船,于江面上来往穿梭,如何驾驶舟船?同敌接战后,又如何作战?如何配合?这都需要经历训练。

明军集结于镇江,欲渡河援扬,阮大铖自然命人操练全军,演习水战,但毕竟明军训练时日尚短,除了郑鸿逵部,其余明军都不算精通水战。

郑鸿逵为渡江先锋,指挥十万大军渡江同清朝水师开战,但他知道以明军的情况,很难同清军水师抗衡,随行连舟之计。

江面上,郑鸿逵将四百艘福船、吴淞船,以铁锁相连,首围相顾,令方国安一部精锐明军带着左懋第、陈子龙等新募之军,八万余人为此战为主力。

福船、吴淞船都是明军的大型战船,船上楼高如城,备大佛朗机火炮,碗口统等各种火器。

方国安部和新募之军都不善水战,郑鸿逵行连舟之计,铁锁连舟,上铺木板,使大军如踏平地,以陆战之法来对抗清军水师。

为了防备清军火攻,郑鸿逵还令士卒以泥涂船,再备长木、长竹,以应万全。

郑鸿逵则同王威部,则座海沧船、仓山船、车轮舸等中小型战船,护卫连舟。

十万明军在长江上展开数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似有一扫江面上清军兵船之势。

王彦站在南门城楼上,以千里镜观来援兵船,只觉得犹如一堵长墙在江面上运动,顿时心中喜悦。

扬州守军苦守六十六日,百姓死伤惨重,只剩五十万人口,而且十五至四十岁以内的青壮差不多伤亡殆尽,王彦剩下不足三万大军,几乎已经得不到补充。

近两个月的大战,扬州的血都快要流尽。如今援兵终于出现才长江之上,令王彦心中一阵激荡。

“苦战两月,王师终至,扬州有救了!”王彦放下千里镜,感叹的说道:“陛下没有忘记吾等,朝廷没有放弃扬州!”

城楼上,何刚、曲从直等人已经泪流满面,扬州打的真是太惨了,打的真是太苦了。

“诸公!”随着大明战船北来,王彦信心大曾,“援军一旦冲破长江上的清军水师,必然杀入运河直逼东门之外,吾等还须备下精锐兵马于东门内,准备同援兵里应外合,击垮东门外的清军营寨!”

长江北岸,多铎留少量人马监视扬州,带大队清军沿江布防,江面上清军战船也整装待发。

清军来自北方,善骑射,而不习水战。

水战之法,原本是南方政权对抗北军南下的利器,东吴以此抗强魏,东晋以此偏安江左,南宋黄天荡一战,使得金人从此不敢渡过长江。

水师本是汉人所长,满清夷狄只懂破坏,不识神州技术,造不了船,练不了水军,但江北兵马尽降清庭,使得满清凭空得战船千艘,水师数万。

长江上,清军因为得到成建制的江北水师投效,实力其实远远超过未经训练,便急忙援扬的明军水师。

多铎不懂水战,委任刘良佐为清军水师指挥,清庭兵部尚书爱新觉罗韩岱随船监视。

刘良佐投清有些时日,一直驻军江岸,未曾为新主子立功,心中惶恐。

如今得了多铎将令,刘良佐心中顿时欣喜,认为帮助满清建功的机会以至,只要他能以降将身份击败老东家的水师,不仅多铎不会再怀疑他有二心,今后lùn_gōng行赏,他在满清朝廷必然也不失高官厚禄。

这时随着明军船队向北岸而来,刘良佐随领着总兵杨承祖、张天福,副将扬守成、张思达、高谦、延士依等人出战,兵力高达六万。

清兵虽然人数比明军少,但却都是正儿八经,精通水战的水师官兵,远比援扬的明军船队要精锐。

张天福观明军大船铁锁相连,不利进退,随向刘良佐谏言,“明军战船巨大,且连成一片,我军船小,不利对攻,不如分为数队,灵活机动,四扰而击。”

刘良佐闻之,觉得很有道理,随纳张天福之策,将清军兵船分为十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明军战船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船时,再用短兵器格杀。

清军兵船于北岸齐发,于江心同明军战船相遇,随展开激烈大战。

左懋第、陈子龙都不通水战,但铁锁连舟,是他们守船如守城,大小火炮首先对着清军水师开火。

轰隆隆的炮声,绵绵不绝,一道道水柱在船边被炸起,溅湿了甲板上士卒的衣襟。

炮弹时而砸断桅杆,引得船上一阵大乱,时而有将挡板和船身砸个粉碎,引得江水灌入,战船倾斜。

“放!”“点火!”双方军官的呐喊声中,炮弹于江面来回穿梭,无数官兵倒于血泊之中。

交战不过片刻,明军同清军的差距便显现出来,铁索连舟移动缓慢,目标又大,清军几乎每炮必中,明军打清军四下游动的兵船,却有些困难,命中不足三成。

不过好在有郑鸿逵同王威领着明军小船,纠缠清军战船,使得明军虽处下风,却不漏败相。

炮战中,两军距离继续接近。

这时明军已经损失战船二十余艘,死一千五百余人,而清军则只沉没七艘兵船,死八百多人。

战船接近,火器对射,明军以船为城的优势便显现出,战斗呈胶着状态。

原本对明军水战并没有多少信心的陈子龙,


状态提示:第63章大交兵,长江水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