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工业之流光岁月>第十八章:归途(下)

下车之后的教授甚至不听任何解释,抬腿就走出站,看样子是要直接回家,这让汪正国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只能等到明天再解释,还真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天,经历如此大喜大悲,也是没谁了。

目送着教授离开,自己再慢慢地往宿舍赶回去,此时已经是大四下学期,再回到宿舍时,包括汪正国在内就只剩下三人,同寝室其他五人早已经陆续到指定单位报道,也不知道再见又该是什么时候。

再说这剩下的两人,其中一位和汪正国差不多,也是蜀都人,姓徐名广成。

人长得高高瘦瘦,家里是蜀都市政府部门上班,算是中层干部一类。只需要家里面找找关系,他的工作也能就近安排,以后的人生按照家里安排走,应该也能过得潇洒无比,之所以还滞留到现在,据说也是因为家里还在帮着他各种运作,要找一个好单位。

而这次汪正国回到宿舍的时候,明显发现徐广成的东西都已经大致打包好了,也就只剩下床上的被子没有收起来,看样子明显也要准备离开,肯定是家里努力之后,工作有了着落。

再除开徐广成之外,另外一位就是让人不得不服的存在,其人:刘三石。

在后世,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留到最后,且家里又没有什么背景,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学校里学的实在是不怎么样,或者就是有其它方面的缺点,所以才没有人要。

但现在不一样,现在可是八十年代啊,这时候的大学生直接由学校分配到单位,即便学生再差都要给你推荐出去,绝对不存在什么大学生没单位要的怪现象。

之所以这位刘三石还没有到单位报到,那是因为这位被两个牛逼单位同时盯上了,一时半会儿还没能出结果,毕竟这一方是学校希望他能够留校,另一方则是中科院下属某单位方面看中了这位的潜力,打算弄去再好好培养一下,以后说不定就是独当一面的大才。

就为这事,用人单位双方还“掐架”了一番,学校方面给出了:在留校的同时,还可以边上班边在学校读研,保证前途光明;而中科院方面更是仗着自己资源广、门路多的优势,给出了三年之内可以派出去公费留学访问的诱人条件。

双方单位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一方是蜀大作为刘三石的母校,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给出的条件也很不错,虽然没有中科院方面听起来诱人,但好在绝对靠谱。

至于中科院,给出三年之内安排出国留学访问的承诺,这听起来确实很不错,但理智一些的人都明白,这样的承诺最后还真不一定就能兑现,毕竟中科院那边大佬云集,哪里轮得到一个小年轻去留学访问。

然而,八十年代出国留学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就算知道这里面有些水分,但大有人才愿意为此搏一搏。也就为这事,情况才僵持了下来,据说双方最终达成意见,让刘三石本人自己做选择,给他一周时间考虑,现在算起来,好像也到他下决定的时候了。

屋子里面的两人都沉默着,明显是在考虑自己心中的事情,就连有人回到宿舍,也仅仅是看了一眼就继续埋头沉思,谁也没有主动开口。

汪正国这时候心里虽然也不太高兴,但他不想继续在寝室死气沉沉,于是才主动开口活跃一下气氛。

“两位,我进门看这情况,你们是马上就要到单位报道了?看来今天是咱寝室最后一次两人以上规模的碰头会,要不先各自说说自己的去向,以后也好有个联系和照应。”

饶是汪正国开了一个好头,但还是没人愿意开口,这就没办法了,只能再主动一点:“我说两位,咱不要这么伤感好不好,我们刘总工先来说说,你这次是打算留下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呢?还是打算前往中科院这个跳板过渡一下,然后放眼看世界?”

“刘总工”,这是班上给刘三石起的绰号,或者说成是大家对他的祝福和期望,或许要更恰当一些,而要说这“总工”两个字的来源,那就更有必要摆谈摆谈。

之所以大家将刘三石这位同龄人称呼为总工,之所以蜀大和中科院都愿意将各种优良条件开出来,原因都只是在于82年的时候,刘三石做出了一项大成就。

大西南地区,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方向,各种军工单位扎堆儿,特别是围绕着蜀都周边,更是星罗棋布了各种军工单位,正是这样的原因,刘三石在偶然的情况下,结实了一位在军工厂从事研发工作的朋友。

之后的经历就非常戏剧性了,甚至给人一种网络小说的既视感,作为一名大学生,光学工程专业,他是一不小心就帮着解决了一个重大技术难点,之后甚至还被借到对方单位参与项目攻关,据说也是在项目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方单位还专门到学校来感谢了一番,锦旗都是好几幅一起送。

在这之后,刘三石就迅速受到重视,成了系里的红人,并且在学校的同专业内传的是神乎其神,于是大家就送了他一个“刘总工”名号,希望他以后能够在光学工程这行业中混出头,反正他就妥妥地算是这一届学生中的学霸了。

至于为什么刘三石毕业之后没有到这家和他颇有渊源的军工厂上班,主要也是因为那家军工厂各方面都比较一般,要不然也不会让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在企业的研发中起关键作用。

后来也听说过,那家军工厂不是没有招揽刘三石的


状态提示:第十八章:归途(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