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天下第一王>第一百一十七章 奉旨出京

夜幕降临,大正帝没在御书房反而是在养心殿批改奏折,一份份军情传递到这里,面前奏折中又是以弹劾太子无德无能,差点将大正朝拖入灾难之中的居多。

大正帝面无表情,伺候的太监在宫里呆了很多年,伺候大正帝也有好久了,所以知道陛下越是平静越是说明他的心里越是不高兴,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去触霉头。

一些平常时候以乖巧懂事机灵擅于说些小笑话逗人开心的小太监都被远远地被喊去了外面,免得做出什么让陛下龙颜大怒的事。

直到半夜,养心殿内的香烛还是燃烧着,大总管王竹从以另一太监手中接下了刚刚送来的几份折子。他将折子放在大正的桌子上也就站在几米外的帘子边候着。

这一封折子是平南王所奏,折子上所言与世人想象得都不一样,平南王作为大正朝仅剩的两大王爷之一,自然不会和常人想象那般没有头脑。

平南王如今手中有着十万大军,是仅次于另一镇守北方十几年的镇北王的王爷。大正朝号称甲士百万,平南王麾下最擅攻城拔地,其中一万猛虎军最为凶猛,镇北王同样坐拥十万铁骑,擅骑战,不然为何能够与北方下马为民,上马为兵的诸多部落战斗。

另外京城四百里外驻扎着大正朝先帝亲自组建的三大营,三大营未曾有着名号,但其统领皆是朝廷正二品大将,可称之为帅。三大营共计二十五万人,平时担负着拱卫京都职责,以及镇压帝国内部不轨分子,三大营调动军令只由每一代皇帝亲手保管,也就是说他们只看圣旨。

剩余军队不得不再提起一个人,上代镇世王凌远山,平南王只是平定南方,镇北王也只是镇压北方,但镇世王却是横推这整座天下,又代大正镇压了所有不服的残余力量。

诸侯时代,有着三十小国,六大兵力可达三十万的大国,镇世王带领其麾下三十万镇世军灭了二十八小国,四大大国,最为壮烈一次血战七天七夜,屠杀了七国联盟整整八十万大军,要知道那时的镇世王只是带领了十万大军。

并且大正朝廷隐隐约约有着一股说法,军队可能不知当今圣上,但定然知道镇世王凌远山。所以有传言哪怕镇世王麾下只是三十万镇世军,但以他大将军王的帅印甚至可以调动帝国所有军队。

可惜,死了。随着镇世王的死去,曾经大正朝最为强大的镇世军也逐渐被朝廷安插进了许多将领,最终镇世军被解散,独独留下有着三只万人骑,并且都是驻扎在一些不重要的州城。

平南王的折子里,对着大正皇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请他原谅太子赵玄奕。大正帝合上了折子,颁布了一道嘉奖平南王的圣旨,自然很快有人将圣旨拿出去送出去。

另外几份折子,是北方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一路跑下来死了四匹快马,北方季蚩部落勾结其余小部落攻陷黎阳镇,掌管黎阳镇的守备将军被其部落酋长斩首。

季蚩部落是北方为数不多的有着十万人的大部落,与另外四大部落同时对大正朝虎视眈眈,这些年大正军费年年花在了北方数千万两白银,是为朝廷花费最大的一笔。另外若非那七大部落彼此之间也是争锋相对,年年战争不断,并且其中有着三大部落是与大正朝交好的,大正朝面临的处境便会更加困难。

而大正为了抵抗那敌对的五大部落,在边境筹备了四大军事重镇,重镇之间分布着许多小城,差不多有着一万军队,每一座之间相隔有着差不多一天快马的功夫,彼此相望。四大重镇深处,镇北王驻扎于此随时准备进攻或者防守。

以往北方边境也只是有着小规模的战斗,死伤不过几百,但这一次四大重镇之一的黎阳镇竟然被攻破,城中百姓加上军队多达三万,都被屠杀殆尽,这是大正朝收到的最大的耻辱。

大正皇帝语气冰冷地说道:“传朕旨意,让秦武,洪落愚,文秀,杨四海立刻进宫来。另外传旨镇北王,无论如何都给朕将黎阳镇夺回来,并且迅速派遣大军进入季蚩部落领地,朕得让他们付出代价。还有,传旨平南王,十万大军逼近剑坟,金缕衣鬼面营在剑坟地域的人马随时等着剑坟的人出手,一旦剑坟回应,拼死也都要给杀了。”

大正帝这次真的怒了,大正朝皇宫这座帝国的中枢在此刻时隔多年再一次灯火通明,无数快马将皇帝的旨意带向帝国南北。得到旨意的监天司大司长洪落愚,大学士文秀,兵部尚书杨四海,枢密院院长秦武半夜进宫,马车轿子都行驶得很快,显然就在皇宫收到消息不久后他们也得到了情报。

皇宫临门角楼处,早已守候多时的王竹见过四人便往前领着,也不和往日一样说话,准确说今日的皇宫都很沉默,似乎是因为这座天下第一大宅子的主人心情不好。在皇宫,皇帝的心情便是四季。

四位大正朝的栋梁之臣与大正圣上彻夜交谈,直到第二日朝会之时朝中所有臣子看着四位大佬一脸困意,以及听完刚刚让太监宣读作夜送来的折子才知道竟然在边境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这是一场战争的前奏啊,根本不似以前那般摩擦。

但每个臣子心中也都没有害怕,相反都是愤怒,愤怒于这帮北方的蛮夷居然敢主动挑衅,有年轻将军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请求带兵前往边境剿灭那帮蛮夷。

只是大正帝却突然说出了一个更令朝中大臣意外的名字。大太监王竹拿起一份昨晚已经拟定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七章 奉旨出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