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大胜令狐潮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天下,伴随着这一胜利消息的,还有无数的战争细节,从此张巡的名字彻底名扬天下了,他这个河-南节度使虽然还是让人有些不服,但相对而言已经可以接受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尹子奇十三万大军也已经奔赴江北战场,自信满满的打算跟张巡打一场正面死磕的战争,一场惊天的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和历史不同,这一仗张巡的优势要比原本历史上大得多得多,如果双方都没有神仙下掺和的话,这一仗唐军的赢面很大。
原本的历史上,雍丘之战结束后尹子奇亲自打了睢阳之战,张巡不顾疲惫奋勇救援,与当时的睢阳太守许远共同守城死死地挡住了尹子奇。
尹子奇乃是安禄山手下大将,论才能远不是令狐潮所能比的,手下的兵士也远比令狐潮要精锐的多,这睢阳之战打的自然也远比雍丘之战要惨烈的多,史书上记载张巡有兵三千,许远有兵三千六,二人合兵一处也不超过七千人,而尹子奇十三万大军围攻,又强征民夫无数,号称二十万,这样的劣势之下张巡能坚持十个月,那么现在怕是会把尹子奇气死吧。
如今,张巡提前结束了雍丘之战,因此他得到了足够的准备时间,而这区区个把月的准备时间,已经足够做许多的事了。
历史上淮河以北的唐军难道真的就这么少么?当然不是,其实如果从兵力的角度来说,唐军跟燕军是差不多的,只是燕军在尹子奇的手里很好的握成了一个拳头而不像唐军那样一盘散沙,睢阳之战的时候张巡苦苦支撑可是谁也不派一兵一卒救援,否则谁胜谁败恐怕还很难说。
但现在和原本历史可是大大的不一样了,一来原本历史中此时的长安早已经屈服在了安禄山的淫威之下,李隆基跑到了巴蜀,李亨跑的了灵武,大唐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而李亨用来反攻的部队又被打的全军覆没,正常人的智商理解起来。。。。唐朝似乎已经亡定了,毕竟又有几个人能想得到郭子仪会猛成这样。
二来,则是张巡的地位问题,要知道历史上张巡的身份只是区区县令而已,就连这睢阳城,要不是许远跟张巡打了一天仗以后惊为天人主动交出所有权利甘心打下手管理后勤的话,恐怕都轮不上他小小的一个县令来指手画脚,他又能指挥的动谁?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太守啊,将军啊,哪个不比你官大,帮你是好心不帮你是义务,并不算太大的毛病。
当然如今这两点都不存在了,第一,潼关依然坚挺的挡住了安禄山的脚步,长安城更是稳如泰山,每天无数的政令有条不紊的从那里发出,看上去这安史之乱似乎也不过是一场规模比较大的普通叛乱罢了,这些太守啊节度使啊,不至于现在就起什么军阀或者自保的心思。
二来么,自然就是张巡自己的地位了,在秦浩的掺和下,如今他已经是河-南节度使,连官名都跟尹子奇一毛一样(燕朝的),理论上这河-南地界上所有的将军太守都是他的手下,在朝廷威望尚在的情况下,除非是令狐潮这样的叛徒,否则谁敢不听?
而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足够张巡做太多的事了。
感谢李泌,作为参谋长他无疑是合格的,在秦浩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保证了雍丘之战的胜利之后,李泌只用了一个时辰都不到的时间,就洋洋洒洒地打开了河-南地图,在上面写下了足足七八千字,把好好的地图给改成了一张战略计划书。
“如果张巡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到时候你把这张图给他,让他照着这个打!”
于是乎,光照千古的睢阳之战就特么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模大了无数倍的河-南大战,将战争从一个角,直接扩展到了一个面。
这方面,秦浩是信任李泌的,既然他说行,那就一定行,张巡在战术上固然是牛逼到没朋友,五千年来能跟他比肩的人不多,但战略这东西是屁股决定的,秦浩相信原本历史中一手制定整个反攻战略的李泌把玩一个区区河-南战场,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么。
按照计划,张巡将运用他节度使的权利,调动整个河-南的兵力与尹子奇死磕,这一个月自然就是他集权的关键时刻。
张巡虽然以前也在这片儿当了个县令,但说真的他跟真正的大人物之间的差距还是远了些,平日里那些太守能不能记得住这个人都是两说,如今一下子就爬到他们头顶上指手画脚,恐怕这难度甚至还要超过纯粹的空降几分。
当过领导的都知道,空降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服原来的那个一把手,也就是以后的第二把手。
张巡作为两淮战场的最高指挥自然是坐镇战略第一要地睢阳,这收拾贺兰进明的事,自然而然的就交给了手下第一大将,南霁云,也是巧了,这俩冤家注定还是要磕上一场啊,就是不知这次的结果会是什么样。
贺兰进明,一个同样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男人,不过他这名可不是什么好名,他是以一个大反派的形象出现在南霁云的故事里反衬人家的。
原本历史大概是这样的,睢阳之战打到后期张巡基本上已经断粮,将士们吃不饱饭打仗也不像前期那么猛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时候唯一的活路就是援兵。
南霁云义不容辞,带领五十个敢死队就冲了出去,趁者敌军不备,左右开弓射死敌军无数,一时间无人敢上,居然就这么让他冲了出去,感觉跟小说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