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看到柯最大王已死,听到“投降不杀”喊声,便有人开始迟疑,停止了进攻的脚步,他们可没有必要陪柯最大王一起送死;有些人反而眼睛通红,痛苦不已,誓要给柯最大王报仇,不过这些人数量很少,仅仅一部分贴身护卫而已。
听到山上的呐喊,已占领第一道要塞关口的李肃也跟随大喊道:“投降不杀!”
其他乌桓义从骑兵也跟着用鲜卑语高喊道:“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几千人一起呐喊,声音非常大,山上的鲜卑人听的非常清楚,这成为压倒他们内心继续坚持拼杀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汉人已冲上要塞,继续坚持已无必要。
于是有人放下武器,放弃抵抗,准备投降。有人做榜样,便有更多的人跟随,陆续放下手中的武器。
而那些准备给柯最大王报仇的几位贴身护卫却不乐意了,连续砍死几位放下武器的鲜卑人,怒道:“不准投降,抵抗到底!”
此举激怒了那些百夫长、千夫长,在他们的带领下,愤怒的鲜卑人包围了那些护卫,一场内讧立即爆发。
张飞没有去管他们,只是在外围看着,准备乐享其成。而李然却趁机休息一下。
那些贴身护卫见众怒难为,于是有人放下武器,下马,准备接受投降。
为了断绝后患,那些千夫长和百夫长却不想放过他们,亲自带头发动冲锋,即便那些放下武器的贴身护卫也被乱刀分尸。
那些护卫失去统一的指挥,只靠内心愤怒的支撑,无论如何都不是这么多人的对手,不到一刻钟,便被残杀殆尽。
张飞大喜,忙令人收缴武器,把所有幸存的鲜卑人看押起来,快速的收获着胜利果实;随后分出两部曲,去山上搜查其他人员,务必全部俘虏。
陷阵营的士兵损失惨重,好在受伤的居多,大部分是被战马撞伤,修养几个月便没事了,战死的很少,此时他们都累的瘫坐在地,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庆幸战争结束,他们还活着。
李肃带领官兵上山,战争已结束,让他非常失望,战功没捞到,还要帮助运送伤员、打扫战场、看押俘虏。
能马踏弹汗山,田丰心中大喜,他必将因此而名垂青史,这是文人最大的追求;待一切善后事务处理完毕之后,他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平定战功,并讨论下一步的分工计划。
田丰首先是长篇大论,讲述了马踏弹汗山的重要性,为平定战功确定基调。
最先确定的是个人战功。
张飞因斩杀柯最大王,瓦解鲜卑人的抵抗意志,使得鲜卑人及时投降,减少了伤亡,当之无愧的被列为个人第一功,对此众人只有羡慕,无人提出质疑,被顺利通过。
田丰宣布的个人第二功,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汉人奴隶阎柔。
阎柔年仅十三岁,广阳郡(今北京市附近)人。先被乌桓人劫掠为奴,后被鲜卑人抢去为奴,会乌桓语和鲜卑语,由于年龄小,未得鲜卑人的提防,且为人比较机灵,曾有几次上弹汗山服役的经历,故此了解弹汗山上的防御情况。
这对占领弹汗山非常重要。
若是没有阎柔提供的情报,何以顺利拿下要塞三道关口?众人对此没有多大的异议,只有李肃心中不服,不过众人皆支持田丰的意见,他只能附议。
为了安慰乌桓人的情绪,个人第三功给了李肃,算是对他的安慰。
随后,田丰宣布道:“团体第一功,陷阵营,没有陷阵营做出巨大的牺牲,顶住鲜卑骑兵自上而下的猛烈冲撞,要塞三道关口,我们是无论如何都夺不下的,更何谈马踏弹汗山?诸位有何异议?”
“无异议!”众人看到了战后陷阵营的惨状,至少一半的人躺在地上,大口的吐血,连动的力气都没有了,是乌桓义从骑兵将他们抬下山来的;若是他们带兵的话,不发生溃散已是侥幸,心中对陷阵营更是佩服,何来异议?
田丰对大家的态度非常满意,接着说道:“团体第二功,乃益德率领的两千骑兵,是他们在山上突然杀出,逼降了鲜卑人,诸位有何异议?”
对此不仅李肃有意见,就是颜良也非常不满。
田丰笑着反问道:“若是没有益德所率领的军队从背后杀出,仅陷阵营四百官兵,能否抵抗住三千鲜卑人的持续冲击?是否还能奠定此后的战果?诸位要明白,益德所率军队才是最后胜利的关键。”
田丰对此是有意而为之,既给了张飞一个个人第二功,又给了他所领汉军的团体第二功,就是要分割乌桓骑兵的胜利果实。
他的话大家不好反驳,只能忍痛接受。
田丰又宣布团体第三功,更是出人意料,竟然是斥候队,不仅在坐的军官感到不解,连鲜于辅都感到惊讶。
田丰见大家的态度,便仔细的解释道:“若是没有斥候队打探消息,并及时解决掉沿途的鲜卑斥候,诸位又如何能突袭且如?如何一路顺利的冲进山下鲜卑大营?”
即便如此,颜良和李肃都非常不满,他们带兵冲锋杀戮,缴获财富无数,俘虏大部分鲜卑人,应该是他们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才对,现在他们连战功的毛都没捞着,如何给手下人交代?以后谁还会奋不顾身的冲锋陷阵?
田丰笑道:“任何一次战争,有战争的战功平定依据,每一次小的战役,也是一次战功平定的基础;比如且如战,便是一次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