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大汉军神>第77回 说刘备芈桓往南营

一连两日,并无江南大营方面的回音,芈桓与黄权在焦急的等待中渡过了两天两夜。

只至第三日,却等来了尽弃水寨,登岸扎营的将令。

这个刘备怕是疯了吗?芈桓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北营将士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得来的水上优势,就这么说放弃就放弃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优势又岂会持续太久,若不善加利用,战机稍纵即逝。

南营若动,则北营势孤,刘备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然而水军要以贻误战机作为代价,为他的错误决定买单吗?甚至不惜牺牲数十条费时费力建造的拍杆战船。

“主公不纳忠言,为之奈何?”黄权眉头微皱无奈的说道。

“这可不成,我欲前往江南大营,面呈我主,陈述利害,望其收回成命。”芈桓犹豫片刻,蹙眉道。

“如此也好。”

黄权不确定芈桓的劝说能否凑效,但为今之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我走之后,将军要密切留意魏军动向。吴蜀此番在江南必有一场恶战。若江南有动静,我恐魏军亦闻风而动。将军宜早做准备。”芈桓忧虑的道。

“子轩尽可放心去,水寨之事我自处之。”

“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即刻出发。”

黄权点头应允,互道珍重之后,芈桓乘一叶扁舟往江南大营方向而去。

其实此行能否说服刘备,芈桓心中没有多大把握。毕竟自己现在人微言轻,支持自己的人恐怖也不多。而且这种当面的劝阻,无异于面刺刘备的过失,纵使刘备再怎么气度宽宏,恐怕也难以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无论如何,芈桓决定尝试一下,事在人为,不去努力争取,你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芈桓又想起了关银屏,她应该还在生自己的气。这个世界上他在乎的人其实并不多,而关银屏无疑是最重要的,甚至比自己都还要重要。

一旦蜀军遭遇如历史上般的惨败,自己的屏儿将会何去何从呢。光想想这些芈桓都感觉脊背发凉,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就算是为了屏儿,也要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芈桓心里这样想着。

蜀寨江南大营中军大帐,刘备正召集众臣商讨对吴作战方略。听说芈桓自江北大营而来,于是便允许他也加入此次军事会议。

对于芈桓,刘备谈不上喜欢,但他那慧眼识才的本领,却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芈桓在此次东征中的表现,他还是心知肚明的。前日黄权上书力谏不可移营之事,他相信这是出于芈桓的建议。因此,在做出如此重大军事决策之时,他也想听听芈桓的说法。

当芈桓走进大帐之时,立刻找到了那个他熟悉而又时时挂念的身影,而此时的关银屏也正好也正看着他,二人四目相对有顷。关银屏将头撇向一边,不再看他,阴沉着脸,胸口微微起伏,看样子对芈桓的气还没有消。

刘备向芈桓微微颔首,示意他入众臣之列。芈桓拱手一礼,然后挨着关银屏的位置入班,他便看着关银屏讪讪的笑了,关银屏却假装没看见,只是不理他。

当芈桓将视线移到在场的诸位身上之时,明显感觉到了不对劲,在场诸人中多数以一种戒备和敌视的眼神打量着他。

芈桓隐约感觉到将会有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正在等待着他。尽管他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瞬间感觉到了现场气氛的压抑。

“如今吴军龟缩不战,不知芈将军有何高见?”

率先发难的是糜竺,这糜竺乃是刘备的大舅子,是自徐州便开始追随刘备的元老,在蜀中资历甚高。

糜竺实乃谦谦君子,平日里在军中素有长者之风。但自从其弟糜芳投降东吴之后,这成为他糜家难以抹去的污点。尽管刘备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他,然而他却时时感觉到羞愧不已,常痛心疾首,顿足而泣。

但当糜竺得知糜芳死于芈桓之手的时候,种种羞愧和耻辱又转变成无边的愤怒。他们毕竟是亲兄弟,就算是要大义灭亲,也要让他自己来,哪里轮得到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动手。

芈桓杀了糜芳,那便是他糜竺的仇人。

芈桓定睛看了看糜竺那面色蜡黄的憔悴神情,不禁为他感到可怜。可能他因为这些事而辗转难眠,故而身心疲惫吧。史书上说糜竺于夷陵之战前后郁郁而终,恐怕跟这件事有着莫大的关系吧,芈桓不禁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

“敌军避而不战,乃是缓兵之计,静待我军懈怠,他好乘势奇袭而已。”芈桓不动声色的答道。

“据我所知,吴军连输数阵,早已胆寒,不敢再战。我军前锋部队移营之时。半动而击,乃是最佳的奇袭时机,然吴军未有所动,由此可见一斑。”糜竺反驳道。

“大军异动,必然设伏,陆逊并非无某之辈,又岂能看不出此中原由?”

正在一旁静静听他们辩论的刘备不禁心中一动,按照他的计划是分两次将这数万人移动至山间密林之所。两日前,前锋部队移动之时,他确实是安排张翼和傅彤各率一军隐于道路两旁,吴军若敢前来追击,则两军齐出,三面夹击,定叫他有来无回。

然而据探马来报,吴军确实有追击的意图,但却不知何故,未出得寨门,便又退了回去。

“量陆逊一儒生,手无缚鸡之力,实乃无某之辈,心中早已胆怯,何敢与我大军对决。”关兴按耐不住插话道。

“陆逊


状态提示:第77回 说刘备芈桓往南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