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皇宋锦绣>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
以他为首,牵头讨论,并且一系列的造势之后,关于辽国的分析,终于上了大朝会。

当然,不是全体朝官的朝会,这样的一些东西,其中还牵扯到一定的密文,这不是普通的官员,能够接受的,最少,也是大学士这个级别。

所以,在京的参知政事,各种的大学士,还有东西府的首脑,共同研究这么一份报告。

说实在的,谁也没有想到,会形成这么一份报告,元昊在辽国作乱的消息,到了这个级别的首脑,都是知道一些,甚至边关也做好了准备,防止被辽国击败的流寇,跑到北宋来。

边境的马匪不算什么,可是有建制的溃兵,稍稍的疯狂一下,都会对边境产生巨大的打击,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么快,战争就结束了,并且胜利者不是辽国,而是元昊。

一个失去了王国的大部分的土地,只留下一个州,苟延残喘的元昊,在所有人都看来,他应该是在肃州,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慢慢的休养生息,等恢复了实力之后,再做打算,谁也不曾想到,他会冒险进入到辽国,并且还冒险成功了。

贾朝昌的报告,是类似于定海军的方式书写的,这个从韩琦提倡,到叶清臣发展,已经成为了某些行业制式报告了。

跟传统的,文笔优美,各种文字优美的奏折相比,这种表格式,开门见山的报告,哪怕是粗略的看一遍,也会知道,大致的数据,而不是慢慢的研读。

有资格的,基本上每一个参知政事,都会得到一份,这些都是枢密院的高层抄录的,然后稍稍翻阅,就被其中惊世骇俗的数据给吓住了。

400万人口的损失,最少是10万精锐部队的损失,这就是丧家之犬的元昊做到的,辽国真的弱到,如同纸老虎一样,一捅就破了么?

拿到朝会上面,让每一个参知政事都来看的东西,不应该,也不会存在造假,这样下来,从这个纸面上的东西来分析,辽国是吃了大亏,国力大损。

朝堂上面的大部分的参知政事,大部分都不是知兵的,文官,天然的觉得,战争不是好事情。

现在,对于北宋来说,西夏已经不复存在了,就算元昊还是很强大,中间隔了4个州的土地,还有辽国这个无法逾越的国度,就算有影响,也不是现在。

跟北宋接壤最多的辽国,受到了直接的损失,可能三五十年无法恢复,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大好事。

一直都在观察重臣反应的贾朝昌,却非常高兴,这一个关于辽国的讨论,本应该在枢密院内部进行,并且形成一个决议之后,再拿出来,甚至有时候,只是一个记录,被记录在案,很多人都不会知道。

辽宋之间的关系是大事了,可是辽国内部的一些事情,那就没有俺么重要了,更别说是在辽国绝对腹地,草原之中,这对于北宋而依然,影响非常的小。

可是在贾朝昌的操纵之中直接弄到了内阁会议上面,研究这一场辽夏之战,可以总结出来的东西很多,谁也不曾想到,看起来强悍无比的辽国,居然是一个纸老虎,一个1万人的骑兵队伍,就在里面搅乱了一个底朝天,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北宋派遣同样的数量前去,可能造成的损失会更高。

这不是高估整个北宋的战斗力,而是低估的,或许,没有党项族这样的同宗,可是要是小看了的北宋,也是不行的,更加精良的武器,训练有素的士兵,再加上足够的补给和情报支持的,还真的是如此。

在一个知道一点兵事的参知政事,如同开玩笑一样的而提出了这个看法之后,其他人只是笑笑,贾朝昌却眼前一亮,在过去的这段时间,贾朝昌一直在考虑,用什么切入点提出这个问题,他也知道,一旦提出这个问题,那一定是石破天惊的。

辽国对于北宋,北宋对于辽国,这两个强国,相互之间,意味着什么,辽国之前一直是占据优势的,这也是北宋的心理阴影,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辽国使节,在北宋的汴梁,都可以趾高气扬,甚至某些时候无礼的威胁,也不得不咬着牙接受下来,为什么,不就是因为辽国强大么。

现在,当这个参知政事,不经意之间,提出,北宋可以做的更好的时候,可以说,在心理之中,已经打破了。

在研究这个报告之后,在知道了辽国这么多的弱点之后,贾朝昌通过一些将军们的分析,知道北宋如果对辽国宣战,这是最好的机会,拿到几个州,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可是贾朝昌还是在犹豫,有时候,战争的开启,并不是说,有十足的把握,就能够开启的,有时候,气势非常的重要。

在整个朝堂上面,都畏惧作战的前提下,你贸然的提出,哪怕你有十足的把握,也不可能推动这个开启,真的要是争几个月的时间,那么什么都晚了。

他必须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这件事情,从朝会上面制定下来,在座的,全部都整个北宋的高层,他们如果同意了这一件事情的话,代表着整个朝堂上面,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见。

贾朝昌正了正衣冠,拿出了另外一份,早已经经过了无数的修改,却出了心腹知道,却没有别人知道的作战计划,越众而出的说道:“臣有本奏!”

仁宗诧异的看了一眼贾朝昌,最近他也在考虑韩琦的位置,韩琦回来也有一个多月了,在立下大功的前提下,到底是如何的提拔。


状态提示:第五百一十章 朝会提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