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当益壮
了西京留守兼內史侍郞平章事,全面掌管北面防务。王询一听萧排押心里就打了一个寒颤,这个名字让他想起了十年前的狼狈逃窜。王询又像每次遇到疑难是那样,望向最信任的吏部尚书蔡忠顺。蔡忠顺的立场一直主和,他相信无论高丽取得多少次局部战争的胜利都不可能彻底战胜契丹,只有与契丹恢复和好才是高丽的长治久安之计。多次求和失败加上国内争斗让他心力交瘁,才五十多岁就白发苍苍腰背佝偻,他嚅嗫道:

“既然敌人兵势强盛,王上不如暂离京城,南下避一避。”

姜邯贊白胡子一抖,大声说道:

“万万不可,京城墙高壕深,丹贼难以攻破,离了开城朝廷就成了丧家之犬,失去了最好的保护。契丹人最擅长野外作战,试问到了野外谁能保护王上。”

兵部尚书?承渭讥刺了一句:

“西京留守十年前可不是这么说的。那一次要不是王上南巡避难,怎么会有后来的复兴。”

姜邯贊十年还是一个文官礼部侍郎,当时康肇的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询万念俱灰,坐在开京等死,姜邯贊一句“南下暂避兵锋”点醒了他。后来历尽磨难终于苦尽甘来,东山再起。为此王询对他感念不已,曾说:当时不用姜公策,举国皆为左衽人,将他一路提拔到如今的高位,不但做了西京留守还兼內史侍郞、平章事,成为宰相之一。十年前姜邯贊就已经六十三岁,现在早过了古稀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他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金尚书也说了那是十年之前,时过境迁,对策难道不变?那时王上刚刚登基,国中一片混乱,开京防备薄弱,出巡是不得已。现在朝廷稳如泰山,高丽军队十年来经历大小无数战,没有让丹贼前进一步。西京且安然无恙,更不要说守不守得住开京了。京城防御更是今非昔比。而且王上只有留在京都才能坚定国人抗击侵略的信心。”

如果不看其他兼职,兵部尚书是西京留守的上级,金承渭是姜邯赞的顶头上司,被老头倚老卖老地一通抢白,他心里冒火,说道:

“留守要是保证守得住前线,让贼寇过不了西京,王上当然用不着出巡。否则兵临城下,你想让王上和朝廷陷入没有退路的境地吗?不知留守敢不敢立军令状?”

同是兵部尚书的郑忠节和姜邯赞心有默契,出来打圆场并帮他说话:

“西京留守说得对,契丹人善野战不善攻坚,王上离开京城丹贼求之不得,绝不能轻易离开。依微臣之见,当务之急就是授予西京留守军事全权,调集全国兵力统一指挥,务必将丹贼阻击在西京以北。京城当然也要加强戒备,以防万一。同时还要再派使者求和,只是不能寄任何希望,因为契丹这个时候是绝对不会接受的。”

国丈金殷傅死后,空出来的兵部尚书之位现在并列坐了两个人,一个是主和的金承渭,一个就是这个主战的郑忠节,这是两派派斗争平衡的结果。王询现在和十年前刚从庙里来到红尘世界时大不一样了,他听了臣僚们的争吵,从中理出些头绪,有了自己的主见,说道:

“各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孤决定立即派使臣前往契丹再次求和。任命姜邯赞为西京留守兼西北面行营都统使、上元帅,征集二十万兵马由上元帅统一指挥。姜爱卿,孤将高丽江山和孤的安危都交给你了。朝廷不离开这座京城,就在这里作你的后盾。孤也不要你立军令状,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朝廷所望。”

姜邯赞热泪盈眶,他这次回京就是来要求增兵的,没想到王上对自己如此信任,不但增兵还委以军事全权。其实他只是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出任西京留守之前从来没有打过仗,到了西京也只做了加强防守的事,还没有来得及打一仗。他读了不少兵书战策,但是能不能打败契丹名将萧排押,他的心里并没有把握。会议之后,他略作了一番安排立即北上回到西京。

姜邯赞将很快集结到来的军队和前线原有的兵马共二十万八千三百人部署在兴化镇(今朝鲜义州西)和宁州(今朝鲜安州)之间。战斗开始之前,他把副帅姜民瞻、朴从俭和判官柳参召集到帅帐商议战略布署。见主帅垂问,姜民瞻说道:

“契丹人外强中干,不难对付,他们不善攻坚,咱们只要据守城堡不出,等到他们力竭之时再出战,或乘夜偷袭,总之咱们有天时地利又是以逸待劳,敌人必定难以得逞。”

姜民瞻也是进士出身弃笔从戎的书生,之前和女真人打过几次小仗,官职升到五品的内史舍人。这次被姜邯赞提名为总统全军的副帅,并冠以大将军荣衔,他心里充满感激,一心要在战场上用行动报答。姜邯赞只是期待有人抛砖引玉,待他说完,轻咳一声,捻了捻白胡子说道:

“此言差矣。老夫研读历史考察近事,知道这个萧排押绝非庸才。虽然前几年固守城堡打了胜仗,但那是因为契丹为了夺取六城而战,所以总是攻城。这一次换了萧排押,他绝不会束住自己手脚一味攻坚。此人最擅长驱直入,在野战中寻找机会并直捣龙泉。无论在对南朝的澶渊之战中,还是十年前攻打高丽,他都是采用的这个策略。”

姜民瞻一拍大腿道:

“那正好,咱们放他过去,然后追蹑上去从背后打他,还可以掐断他的供应线,让他粮草不济,有来无回。”

姜邯赞哼哼冷笑:

“萧排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当益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