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捺钵王朝之辽圣宗>第一百六十八章 兴化城下
城中劳军庆功用的。他把酒发了下去,让所有活着的将士们过个本该家中团圆的节日。他现在品着香醇的桂花酒,一股悲壮之情涌上心头。这些天来他的心里最多出现的两个字就是后悔,耶律世良战死之后,满朝文武大多反对再打下去,他是最坚决主战的一个。现在为了军令状,也为了这张脸,他已没有退路。他发觉得人真是愚蠢,如果为了当北枢密把命送在这块荒凉遥远的异国他乡一切有什么意义。

副都统王继忠喝了自己面前的酒。归于契丹十几年来他混得风生水起。开封旧主原谅了他的背叛,厚待他留在南朝的妻子儿女,而且每次聘使北来都带来丰厚赏赐。在契丹他又娶妻生子,被赐姓耶律,封为琅邪郡王,做到汉人行宫都部署。这一次被任命为东征副督统他就一直十分悲观。皇帝征询他的意见时,他就曾坦率地说,萧合卓工于心计,缺乏实力,必不能胜任。然不知什么原因,皇帝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现在仗打成这样,证实了自己的预见,但他毫无幸灾乐祸之感,只觉得平时傲慢霸道的萧合卓能说出这样的话十分凄凉可怜,自己和他站在同一条船上,不能不诚心诚意为他和自己谋划,说道:

“大帅不必心灰,以卑职之见,胜败乃兵家常事,征东失利大帅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不必想不开。眼前并不是只有死战一条路。大帅还有远大前程呢。”

萧合卓平时看不起王继忠,觉得这个降将汉官,他能够爬上今天的高位全凭的是奸佞谄媚,皇帝派这个小人来做副帅让他觉得像是身边有只老鼠一样别扭,不过现在这样一番话让他感到十分安慰,感动得几乎落泪,放低身段说道:

“噢?郡王在我的手下做副将实在是委屈了,这一向忙着打仗都没有机会亲近。时至今日,愿我们能同舟共济。还请郡王爷教我眼下这一步应该如何走。”

王继忠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在皇帝面前说过这个人的坏话,真心诚意说道:

“大帅谦虚了,继忠一个降将,封王做官都是皇上的恩典,在两位大帅面前不值一提。我是说,东征高丽,如果不算这次,从皇帝七年前亲征算起已经有五次了,还不提无数次地方军队和女真人打的小仗。哪一次打胜了呢?主帅谁又受了重责呢?除了上一次岐王病死军中,所有的人不都高官照做,厚禄照享吗?”

旁边的大军都监萧屈烈暗中脸上一红,这五次东征他参与了两次,都是跟着岐王做都监,一年前岐王耶律世良病死军中也是他下令撤军的,如今可不是高官照做,厚禄照享吗。

“当今圣上宽厚仁德,要是打败了就军法从事,谁还敢再率军出征呢?高丽虽然是个弹丸之地,可就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在下以为咱们不如撤军,如实报告战况,大帅尽了心力,皇上必能原谅。”

萧合卓赧然道:“本帅曾立了军令状,在朝堂上夸过海口。”

王继忠道:“想开了那也没有什么,只要皇上不怪罪,谁说什么都没有用。不就是一张面子吗,战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更不要说面子了。”

旁边的萧屈烈心想,这个王继忠如果要脸就不会战败投降,当了宋国的烈士还为了契丹做事,最后倒成了两边的英雄。但如今他们是同病相怜,谁也顾不上不嫌弃谁了,于是点头说道:

“副帅说得有理,我这个做都监的举双手赞成。报告中就说我也是同意撤军的,与其全军覆没折了主帅仍然打不赢,不如暂且撤退再做计较。”

萧合卓深深地叹了口气,想到还有一条退路,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

“都起来吧!难道还让朕去扶你们不成!”

耶律隆绪冷冰冰道。萧合卓、王继忠和萧屈烈身穿青布长袍,光着头跪在丹墀之下。听到这句话都松了一口气,皇帝的口气虽然冰冷却带着灰心丧气和无可奈何,他们知道没有性命之忧了。本来他们就知道不会被杀,可多少还有些提心吊胆,皇帝如老虎,万一发怒,嘴唇一动,他们的命就没了。

“谢皇上不杀之恩。皇上的盛德臣等必当粉身碎骨报答。”

“要是真的这样,你们还会跪在这里吗?朕不想杀你们,但是朝廷有朝廷的王法,你们去夷离毕院等着参劾结果吧。”

皇帝没好气地说。三个人爬起来,卫兵立即上来带他们离开。

“王继忠,你留下。”

背后皇帝的声音忽然说道。等那两个人离开,隆绪道:

“王继忠,你知罪吗?”

王继忠跪到地上,连连磕了好几个头:

“臣知罪。”

“你有什么罪?”

“臣应该战死在高丽,不该同意撤兵,让皇上的征东大业再次受挫。”

“你起来吧。”

王继忠起身,低头躬身而立。隆绪走下丹墀,来到他的面前,说道:

“其实朕不怪你。战前你对朕说过,萧合卓不是能够担当此任的人,朕信了他的大话,没有听你的,才有今天的失败。可是朕却无法对他军法从事,战败杀帅契丹还没有过。战报朕看了,萧合卓尽了力,对朕也算是忠心耿耿;萧屈烈是朕的殿前都指挥使,是朕信得过的人;把他们都杀了谁来替朕做事呢。”

王继忠想,无论怎么说其实就是心慈手软,也可以说是优柔寡断,这就是仁君和雄主不一样的地方,也是这样的君主难成大事的原因吧。想想赵恒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是换了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八章 兴化城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