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叔说得对,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刘禅胸有成竹,安慰道:“元直叔父、四叔勿忧,如何应对险恶微妙之局势,斗儿也仔细考量了一番。我方要统一,有四个方案。”
“第一,主动降低姿态,鼓起孙权的称帝野心,离间孙曹关系,加剧他们矛盾,挑起双方战争,我坐收渔翁之利。此乃上策。”
“第二,以我为主,据有两川后,东防孙权,北拒曹操,维持鼎足格局,埋头发展,死等曹、孙内乱变弱。此方案虽为中策,但最为稳妥。缺点是旷日持久,不知何年何月能等到局势剧变。”
“第三,联曹击孙,平分江东,最后与曹方逐鹿天下。但面临独自对抗强大曹军之危险,有孤掷一注赌博之嫌疑。”
“第四,联孙击曹。此为下下策,不仅兵力要分散,又要分兵防备孙权,稍有不慎,荆州将两面受敌,万劫不复。”
刘禅想了想,加重了语气,不容置疑补充道:“三皇五帝有史以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象太极图案阴阳鱼一样,事物发展、形势变化和强弱时空,都是相互转化的。”
“所以,我们的具体方案不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各方实力的此消彼涨,天下形势的莫测变化随时予以相应调整变化。绝不能以一成变的固定思维,死板地坚持一条道走到黑。”
徐庶点头道:“荆州为大汉枢纽之地,牵动天下局势,须未雨绸缪,好好谋划才是。”
“总而言之,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奸对奸,以诡对诡;他奸我更奸,他诡我更诡。”刘禅一脸坏笑道。
徐庶朗声长笑道:“为拯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大汉亿万生民谋取长治久安之福址,复兴大汉帝国虽远必诛威加四海之无尚荣光,我们墨家应当仁不让,勇往直前。”
“墨家创始人墨子认为,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墨家崇尚兼爱、贵义,主张任侠轻命,尚力尚强,不惜杀己以存天下,甚至赴汤蹈火,死不还踵而忠于人所托之事。与儒家惯于装饰表面形象,擅长呈嘴皮功夫相反,墨家是儒家在现世的果敢行动者。墨子师徒果敢尚义的精神曾因‘救宋’的佳话留存后世。”
“何谓救宋,愿闻其详!”刘禅饶有兴趣问道。
徐庶道,春秋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般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
时年29岁的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惠王。
他日夜兼行,磨破了脚板,十天后终于赶到郢都。墨子先找到鲁班即公输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鲁班引荐墨子见楚惠王。
一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这就是墨翟陈辞,止楚攻宋的典故。
“这一个人的战争!以一己之力,救数十万人于涂炭战火。真是一言九鼎,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伟大典范!一点也不逊于纵横家大辩士苏秦、张仪。”刘禅击节叫好,大赞道。
“如今,你感受到我们墨者包括墨侠、墨辨惊天动动地的能量了吧。”
徐庶扶着斗儿的双肩,哈哈笑道:“战国以来的侠士,无论是否墨者,都很好继承了墨家的传统。豫让在复仇的过程中严格恪守游戏规则的做法,侯赢遵守信诺的面北自戕,聂政在行刺成功后的自毁容貌,荆柯行刺虽败后依然果敢。”
“他们或怀恩报主,或行刺暴君,或不辱使命,或为人排忧解难,或杀身成仁,真正是天下缟素,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所为,皆有‘赴火蹈刃、死不还踵’的墨家的大智大勇的献身精神,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最佳行为规范和最高道德规范。”
刘禅心潮澎湃,频频点头,暗自感叹。
由此观之,墨家文化和古代的侠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侠文化是墨家文化的传承和演绎,它是在墨家文化失去政治地位后的精神依托。
正是有了侠文化才使得墨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得以生存,没有被历史摒弃,并在社会的发展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争得了发展的空间,保证了墨家文化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还可以浮出水面,为人类传统文化的繁荣继续做出贡献。
刘禅想到这,又昂首问道:“师傅,侠与武有何渊源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武侠”一词,由此可见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侠”与“武”之间可谓是“情深意切”之孪生姐妹,二者之间确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当火药还没有走进人们生活的时候,“武”很自然的就成为了强者的代名词,也就是“侠”的象征。
徐庶凝视前方天空,目光深邃,拈须答道:“然而法家之韩非子非常反感这些文人和侠客,觉得好好的社会秩序都被这些人给搞坏了,而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应该是高于一切的。他强烈批判文人和侠客,在向秦王嬴政的献策书《五蠹篇》中指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思是讲,文人们总是靠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总是用暴力触犯律例。”
刘禅似有所悟道:“不过,韩非子倒是从负面点出了武侠的本义,那就是侠客以其强力仗义解救受苦受难的他人,但是从官府的视角看过去必然是违法犯禁之徒,舍此以外莫谈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