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带着系统去宋朝>第25章、认真的大饼

默记火力大小的数据,同时默记火力输出的间断和不间断持续时间,这需要一种很特别的天赋。

这天赋其实每个人都挨边有一点,但都上升不到厨神的水准。

怎么说呢?一个没下过厨房的人是不会懂得。但只要是下过厨房的,那就一定有所体会!

譬如,炒一个最简单的上海青,假如你一辈子从未炒过菜,你告诉我究竟要翻炒多久?两分钟还是三分钟?或是两分三十秒?

绝大多数家常好煮男,在厨房里头给媳妇做菜的时候,是靠目测和印象来的。

眼睛看着好像差不多了,就弄一片出来尝尝。合适就起锅,不合适就再来一会儿。这么折腾的次数多了,经验丰富了,炒出来的火候,也就差不多算不错了。

这就是目测+经验。

然而这样的经验,并没有得到系统优化,仅仅只是个模糊的印象。

所以目测+经验的表述并不准确。准确的定义其实是目测+印象。

这正常人类的印象自然是模糊的,所以大多数人做不得厨神。这印象倘若天生精准,没错你就是未来厨神。

基本上,正常人类谁也不会神叨叨地在厨房里头掐着秒表看个数据,事后再把这数据抄在小本本上吧?

其实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神叨叨的人,譬如陈景润或者爱因斯坦。人家这是个认真严谨的范儿,是成为大科学家的天赋潜质。这科学大家的天赋潜质,搁在做学问上就是无敌学霸,搁在厨房里那就成了搞笑。

厨神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天赋。

普通人永远成不了大科学家,因为他永远习惯于用模模糊糊的大致印象来应对一切,缺乏严谨和科学的精神,当然做不成任何成就。对付家常菜,勉强够用,想上得真正的席面?那就免谈!

厨神当然不会像家庭煮男那样,一切全都难得糊涂。厨神必须要精益求精,却也不能像科学家那么搞笑,把秒表带到灶台上来。

后世自带读秒led时钟的电饭煲和自动化电子焖锅,倒也常见,那东西做出来的东西能好吃?显然是不好吃!因为系统定时,太机械,完全没有灵活性和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一锅菜里少说也得用上两三种食材‘五六种调料,所需的火力大小和温控时长,完全就是个随时起伏的变量,用一刀切的自动化流水线做法,做出来的当然是工业化快餐,而绝不可能是美食。就是这么个道理。

那么各路民间厨神其实是靠各家各派秘传的心得来掌握这里头的微妙分寸问题。

四川火锅烫毛肚是一个最形象的例子。

通常毛肚在火锅店被谑称为“十八涮”,意思是拿筷子在红油滚汤里搅和十八下之后恰好就是最理想的火候。吃起来既不会不熟,也不会柴。

然而这火锅毛肚十八涮只是很多年前传统黑肚时代适用的旧版本,现如今的浅褐色绿色浸水毛肚根本不需要涮足十八番,让你猜猜猜,食神餐厅会这么玩?会还是不会?

恭喜你猜对了!食神厨房对于毛肚的选料,比大排档好了不止一个两个档次,再加上厨神级高手事前对毛肚做过一系列特别考究的预处理……你拿了这样的好东西,倘若还要涮它十八番,那就过火了,老了,柴了。

有时候仅仅只需要涮五下就可以入口,有些却依旧要涮十二下。这就看各路厨神各自不同的炮制手段了。

那么厨神自己又要如何来掌控这里头的火候尺度呢?

既不能像寻常家庭煮男煮妇那样乱凭印象的,也不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拿着铅笔和计算纸来……厨神靠的是……天赋!

这天赋原本是很难用文字加以描述的……

但蒯飞得到了这个不说话的字幕系统之后,顿时就有所明悟。

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现在他只需要静心瞑目,用心去揣摩阿莲胸前的事业线……那事业线就会活灵活现的,在冥想中纤毫毕现,甚至还受到心跳和呼吸的影响,如温和的波浪一样轻轻地起伏,又带着一缕缕难以觉察的脉脉悸动和轻微颤抖。

好吧!飞哥现在只是在测试和体验这个最新激活的厨神天赋系统。

面对着一锅已经弄砸了的酸馒头,实在不好意思把厨神天赋倾注在这些专用来打发小太监的渣馒头上,所以他索性就把目标锁定在了阿莲身上。

这系统似乎是需要宿主投入尽可能最多的专注和专心,既然馒头不堪当此大任,那么唯一可选的实验对象就只有阿莲胸前的事业线了。

事业线那回事儿,在文化部、广电部、粗板署联合有所限制的背景下,一般都不带直说其学术名称的,现如今通常都是被写手们指代为那双大白兔,又或者那一对木瓜……

然而大宋时代这个其实就叫大饼。

麻将里头的大饼二饼其实都是这么来的。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很难理解,那个……跟大饼完全不像吧?

是的,后世的大饼是如此扁平之物,怎么可能跟那样圆润饱满的好物相提并论呢?

但现如今你已经知道了:武大郎蒸的炊饼,其实不是饼,而是白生生鼓蓬蓬得大白馒头,只不过这年月的馒头不叫馒头,叫个炊饼或者笼饼。现在你觉得二饼这个形容,是不是很贴切呢?是不是无敌之传神呢?

好吧!所以蒯飞此刻并不是不务正业,工作的时候思想开小差。

他其实也是蛮敬业的。

因为此饼和彼饼,都是他的攻略目标,都是蒯飞走


状态提示:第25章、认真的大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