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上帝使用手册>第两百二十三章 一切顺利

又是什么情况?

袁长文:“老妈,你咋啦?”

外婆不喜欢袁长文叫老妈,好好的妈妈不叫,叫老妈,一点都不尊重。

老妈却不在意,自家儿子嘛。

袁长文将手放在老妈面前,晃了晃:“没事吧?”

老妈看见儿子在面前,一下子举起袁长文,高兴道:“我们的小说发表啦!发表啦!”

袁长文突然觉得老妈的样子有点好笑,就像小孩子似的。

“稿费怎么谈的?还有版权呢?你不会把版权也给报社了吧?”

老妈有点蒙:“啊?那啥?没谈这些,讲了讲文学,谈了谈思想,然后让我们把手稿寄给他们,报社准备连载。”

袁长文有点纳闷,这个时代,不要谈钱,我们要谈革命奉献,谈思想作风。如果要谈钱,一般都会绕很大的圈子,绕一个小时,才绕到钱这方面。

而且还必须显得自己毫不在意金钱,“顺便”谈一下。直接开口谈钱,会让领导觉得这人觉悟不够,思想有问题,你的作品是不会发表的。

幸好,袁长文在九十年代初,国家版权局刚刚发出《关于适当提高书籍报酬的通知》,紧接着发出《关于颁发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标准试样的通知》,明确付稿酬的三种方式: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一次性付酬、版税。

要知道,在八、九十年代,有的作家不仅得不到稿酬,还要向出版社交纳所谓的“补贴”!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们是在帮你积攒名气,你难道不应该付钱吗?

再往前,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作者的稿费在每千字12到20块。这个报酬很高哦,当时一斤猪肉才6角钱。但是当你收入高了之后,你的生活就特殊化,脱离了工农群众,于是你被判入“右”派,直接进监狱啦!

一切都好,报社提出先连载一个月,每天五千字,报酬是每千字8块。如果反响不错,然后就出版,稿酬定在每千字12块。

袁长文想了想,就算没有出版,一个月的报纸连载,也是1200块!

那时老妈的工资才不到300块一个月。

嘿嘿,有了钱就好办了。

…………

…………

“今天报纸有啥?”

“日!问你呐!”

“闭嘴!老子还没看完呢!”

“这是啥?新的小说?”

“作者名字不错啊,慕容心盈,听名字就感觉人很漂亮。”

“嘿嘿,一定是个美人!”

“呵,也有可能是个老太婆。”

“怎么可能?!”

“我说,你们少吵吵!仔细看小说。”

“喔!这是什么武功?没听说过呀!”

“我去,真的假的?!”

“你看这步法,源于什么河图洛书,这我听过。但这步法?”

“难道真的可以练出这步法?别人五步,我只需要走三步?!”

“耶?!怎么没有了?”

“明天还有,明天还有!”

…………

第一天还不觉得,第二天开始,报纸的销量就飞速上涨。

这也是年代的,没有大规模文字倾销,群众的阅读水平都被局限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但是看了金老爷子和琼阿姨的书,其他类似的武侠和爱情小说,就看不进去了,没有好的作品可以媲美。

而其他领域的作品,比如王朔、贾平凹等人,更多的是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甚至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

所以,袁长文这本后金庸武侠圣经一出,顿时俘获全市群众的眼球。

很多人开始收藏每一期报纸,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再次翻翻。

这本书被称为后金庸武侠圣经,不仅仅是因为招式名字的创新,或者整个故事的大气悲壮,还有其中大量关于周易、术数等国学经典的引用。

在建国之前,普通老百姓本来就不识字,文盲率高达80!在建国之后开始扫盲行动,普通老百姓才多多少少脱离文盲。但紧接着经过数年的批判孔子,那些国学经典更是全部打入地下,谁看谁就是奴隶主阶级的走狗。

直到80年,人民日报发表《评三年来的孔子评价》,这才渐渐给孔子平反,然后孔子基金会成立。慢慢的,以前被丢入地下的国学经典,又再次回到群众眼中。

袁长文的这本书,正好契合当时的情形,将周易、术数等古代传统思想讲述得淋淋尽致。普通老百姓看了,在喝酒的时候可以吹牛逼啊!

小说在厂里特别火,甚至能听到几个不同派别相互争论,非要认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才是最厉害的。

也不知道是谁宣传的,大家都知道老妈就是那篇小说的作者,慕容心盈。

最开始,老妈还挺高兴,也挺骄傲的,只要有人来问都热心回答。

后来发现,很多人不讲道理,认为大家都是厂里的,先看看后面内容又怎样?

然后渐渐发展为,老妈恃才傲物,不尊重厂友。

甚至厂领导还专门就这个问题,找老妈谈了次话。

“切,她们是嫉妒。”袁长文正在自己学习画画,听着老妈的抱怨,说,“你不要跟她们一般见识,恃才傲物?我就是恃才傲物,怎么着!有本事你也来一个恃才傲物,就怕没本事。”

老妈烦恼道:“这样不好吧,关系处不好,不好吧。”

袁长文:“你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见人爱?再说,她们是不讲理的,你想说服她们是不可能的。要是她讲理,也不会发展成现在这样


状态提示:第两百二十三章 一切顺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