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真仙试炼>第一百六十一章 攻城!放箭!(五更求收藏与推荐)

南国上仙的马车,位于攻城大军轻骑兵的方阵之中。而轻骑兵的外围,乃是穿着软甲、持枪佩刀的轻步兵方阵。这些步兵手中,并没有云梯等攻城军械,想必是攻城前锋的增援部队。

程子铭再向远处眺望,只见排在最后方的南军部队,乃是没有穿着铠甲,只身着军服的普通士卒。这些士卒大多没有佩戴兵刃,反倒是扛着铁锹、扶着大锤、抱着饭锅等器具。还有不少军士推着车辆,拉着马车,牵着马匹,还有的士卒甚至拉着一些牛羊之类的牲畜。看情形,最后的部队,应该便是后勤补给的人员了。

由此可见,南国这是摆出了典型的攻城阵型。

最前方是由重步兵和轻步兵排列而成攻城先锋。重步兵身上的重甲和手中的盾牌,可以有效阻挡城墙上射下的箭雨。轻步兵则负责用云梯、撞车和冲车等军械攻陷城墙。

第二排的中路人马,则是督战的将军和随时准备支援的后备轻步兵。

最中央的南王,最为最高统帅,自然是由最拉风的重甲骑兵队守卫。重骑兵的两侧侧,则是可以弯弓射箭的轻骑兵,其中南国祈那面仙旗,以及南国上仙的车马,便是位于轻骑兵的方阵之中。

程子铭曾经听闻,九州只有幽州、并州和凉州盛产马匹,而南国并不产马。这次南国之所以能够组成如此之多的骑兵,恐怕是暗中得到了幽王的资助。据说在东海之上,有一条海上商道,连同幽州和扬州,可以将幽国的马匹用大船运往南国。

物以稀为贵,南国不产马,战马自然是稀缺之物。这南王想来也是极其爱马的。得到了幽国送来的马匹,便得意的扩充这一直重铠骑兵,放在身边用作护卫之用。

当然了,幽州运来的马匹,毕竟数量有限。所以南国的大军,骑兵依然是少数,数量最多的,还是南军一直作为依仗的步兵。

如今南军摆开的阵势,除了骑兵以外,中路人马左右两翼的最外侧,便是作为攻城先锋后援的轻甲步兵。这些步兵虽然位于中路,却可以随时从侧路顶上,去增援位于第一梯队的攻城先锋。

而全部人马的最后方,则是没有武装盔甲和兵刃的后勤人员。因为南军刚刚抵达丰业,南王便准备攻城,所以全军并没有在城外安营的打算。这些后勤部队,自然也就原地待命等待着战争的结束。

这是丰业南门面临的敌军阵型。而围攻丰业北门和东、西二门的南军,所布开的阵型与此相差不多。只是没有南王坐镇,没有南国上仙助阵,所以第二排的方阵之中,也没有骑兵阵营罢了。

据传令兵禀报,其余三座城门的攻城南军,阵型的第一排同样是冲锋的重甲步兵和攻城的轻甲步兵。而第二排,则全部是后续增援的轻步兵。至于补寄后勤人员,则全部集中在了南门这一侧,排在了所有南**队的最后方。

这大概也是这个凡人世界,所有攻城战略的标准布阵了吧。

程子铭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南国的阵型做了一番粗略的了解。心中暗暗将南军的实力做了一番估量。他暗想:要不是乐良请下了自己这名修仙者来相助,恐怕丰业失守便成为定局了。毕竟以丰业守军的实力,很难抵抗四十倍大军的围城。

这种只拼刀剑的时代,人马数量上的优势,是绝对难以抗衡的。更何况,孤城难守,士兵民众的给养都是不解的难题。

而现在,加入了两名修仙者的对持,决战时期又只限定在三日之内,的确是给了丰业守军一个抗争的机会。至于结果如何,便要看接下来的战事了。

此时那名骑着黑马的南国将军,策马来到阵前,遥遥高声呼喊道:“丰业守军听令,我南国大军雄师北上,已将丰业围成水泄不通。大军即将四面攻城,瞬息间便可攻克城门,灭掉你豫国守军。

南王仁慈,不愿看到生灵涂炭,特地颁布特赦法令,只要守军出城投降,我军保证善待全城百姓,投诚军士每人发放五两银子作为奖励,投诚将领更是加官进爵,封赏深厚。

如果不从我南王号令,胆敢抵抗我雄狮入城。那么大军攻克城门之时,城中百姓充作劳役,妇人小孩带回杀勿论。

为了百姓和自身的安危着想,给你们一炷香的时间,赶快开城投降!”

说了一番话后,南国将军勒住缰绳,昂首挺胸,静静等待着答复。

程子铭手扶垛口,冷眼看着这名骑在黑马上的南国将军。他乃是豫**队请来的帮手,与敌军谈判这种事情,自然是交给丰业守军做去。反正以俞震那样的性情,肯定是不会接受南军这种条件而投降的。

身后彭矩走上前来,来到程子铭身旁,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喊出一个字:“滚!”

黑马上的将军面上一僵,眯着眼睛狠狠看了彭矩一眼,随即缓缓抬起手臂,高声喊道:“全军听令,击鼓!攻城!”

一声令下,南军中战鼓齐鸣,排在最前方的重甲步兵,手举盾牌,一步步向着城墙靠拢过来。而重甲步兵之后的轻步兵也紧随其后。除了打头阵的是一排身着沉重铠甲的重步兵外,其后的五排军士,都是两队重甲步兵之间,夹着一队轻步兵,身披重甲的步兵,以盾牌和身体掩护着中间只穿着软甲的同伴。

而在先头部队中间,两队重步兵护着一辆撞车,正对车城门缓缓开来。与撞车同时向着城墙挺近的,还有南军中一俩俩的冲车。冲车上顶层和余下几层的士卒,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一章 攻城!放箭!(五更求收藏与推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