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长河复生记>第343章 议和信函
、披甲兵五十,一路前往。

另五函遣人送往阿济格处,令阿济格转送张家口,由张家口官员转至宣府各官。

其议和书曰:

“金国汗致书於明边各官:

我之兴师,非欲取龙位得天下也。

乃因尔辽东各官,不按中原法律从公审事,贪黩财货,不顾是非,援助边外叶赫,遣兵驻守,专意与我结怨,无故欺陵于我,遂酿成七大恨。

我曾屡次奏书尔帝,辽东官员与我结仇,乃将我书雍於半途,不转奏尔帝,终不闻其回音。

我之所以兴兵者,乃欲与尔帝询问缘由也。

初征抚顺时,获十三省商人,我俱行释放,命携我书转呈尔帝,恐不能径达尔帝,又令其转交尔各省官员,其后亦无回音。

此后,我屡次征战,每攻下一地,驻营日久,以待尔帝察问。

征战不已,以至於此。

古语云:下情上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今之所以不议和,征战不已,皆下情上壅之故也!

苍天亦欲人生也。若征战不已,人民死於战争,苍天岂乐此事乎?

今我开诚相告,我小国人民,只愿两国和好,财货丰足,相互贸易,各安狩猎放鹰,以永享太平也。

倘我言不由衷,天岂不知耶?

倘尔等不愿讲和,又佯作不信状,天岂不知尔事乎?

前者,我兵入边境,屡有攻取,屡致书词,彼此以疾怨之言相轻慢者,此皆兵家之常,不应以此言介意也。

尔中原,何贤不有?勿以古昔互相诓骗之事为鉴,因而致疑於我。倘能速行决断,以成此举,实为两国之福矣。

我将驻此十日,以待回音,切勿迟延!”

向明国索取原赏与察哈尔之财物书曰:

“议和之事,详载别书。

向来山西路一带各边口财物,乃均由布什图黄台吉属下部民收取。

当布什图黄台吉部落被察哈尔征服后,其给与布什图黄台吉之财物为察哈尔所得。

今我已将察哈尔逐走,理应以给察哈尔之财物与我。

察哈尔为边外之国,我亦系边外之国。

且我军士既远道而来,岂能令其徒手而归耶?

我亦甚为此事劳苦,将以何赏我军耶?

财物无论谁所有,终为赏赐之物。

勿以财物耽误议和之事。

尔等乃此地之人,与我素无仇隙。我唯与辽东人为敌耳,与尔等何干?

我两国之好,惟尔等可说合也!”

————————

参考资料

本章涉及的史料

《满文老档》第五十五册,天聪六年六月

十二日,大军次纳里河。是日,科尔沁部乌克善舅舅、满珠习礼,以俘获礼,选牛四十和羊二十及缎、毛青布等,进献汗,汗纳牛五及羊二十,馀悉却之。汗答进献礼,择美女一口,赐与乌克善舅舅。

十三日,大军营於阿鲁西巴尔台地方。

是日,阿济格贝勒以所俘获及蒙古诸贝勒俘获数目即再行开列,遣佣御朝哈尔来报。

是日,库尔禅巴克什、卫寨桑、罗硕执书七函,送往德胜堡,命德胜堡官员转致大同、阳和城各官,并命每营遣臣一员率每旗护军纛额真一员、护军五十人、每营兵五十人偕往。

是日,遣爱巴里、达雅齐塔布囊、喀木图赍书五函,诸阿济格贝勒处,命将此书转送张家口,由张家口官员转致宣府城各官,时遣朝哈尔与彼等同还。

致两边门议和书曰:“金国致书於明边各官:我之兴师,非欲取龙位得天下也。乃因尔辽东各官,不按中原处律从公审事,贪黩财货,不顾是非,援助边外叶赫,遣兵驻守,专意与我搆怨,无故欺陵,遂酿成七恨。我曾屡次奏书尔帝以告,辽东官员与我结仇乃将我书雍於半途,不转奏尔帝,终不闻其回音。我之所以兴兵者,欲尔帝询问缘由,遂征抚顺,时获十三省商贾人,俱行释放,命携我书转呈尔帝,恐不能径达尔帝,又令其转交尔各省官员。其後亦後无回音。此後,屡次征战之,每攻下一地,驻营日久,以待尔帝察问。征战水已,以至於此。古语云:下情上达,天下罔不治;下情上壅,天下罔不乱等语。今所以不议和,征战不已,皆下情上壅之故也。苍天亦欲人生也。若征战不已,民死於战争,天岂乐此事乎?今我开诚相告,我小国人民,惟愿两国和好,财货丰足,相互贸易,各安狩猎放鹰,以永享太平也。倘我言不同衷,天岂不知耶?尔等不愿讲和,又佯作不信状,天岂不知尔事乎?前者,兵入边境,屡有攻取,屡致书词,彼此以疾怨之言相轻慢者,此皆兵家之常,不以此言介意也。於尔中原,何贤不有?勿以古昔修和弃好,互相诓骗之事为鉴,因而致疑於我。倘能速行决断,以成此举,实为两国之福矣。我将驻此十日,以待回音,切勿迟延。”

致书向明索取原赏与察哈尔之财物。书曰:“议和之事,详载别书。向者该山西路一带各边口财物,乃均由格根汗布彦黄台吉属下部民收取。当格根汗布彦黄台吉部落被察哈尔征服後,其给与格根汗布彦黄台吉之财物为察哈尔所得。今我已将察哈尔逐走,理应以给察哈尔之财物与我。察哈尔为边外之国,我亦系边外之国,且我军既远道而来,岂能令其徒手而归耶?我亦甚为劳苦,将何以赏我军耶?财物无论谁所有,终为赏赐之物。勿以财物误议和之事。尔此地之人,与我素无仇隙


状态提示:第343章 议和信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