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九二零章 一块鸡肋

崇祯皇帝这样的一种处置方法,大大出乎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

李邦华和袁崇焕互相看了看对方,彼此情绪复杂,心中五味杂陈。

而武安伯王廷臣、靖远伯赵率教、安远伯曹文诏等人,则是一个个面面相觑,心中既感到错愕、意外,又感到十分不解。

倒不是他们巴望着军机大臣李邦华或者三边总督袁崇焕倒台,甚至被治罪,并非如此。

对于他们这些武将来说,能够遇上李邦华这样的钦差军机大臣前来督师,遇上袁崇焕这样的三边总督在前线坐镇,为他们转运粮草辎重,使他们麾下的将士粮饷不缺,弹药不断,他们已经算是烧了高香了。

实在是崇祯皇帝这次的处置,与大明朝之前的先例大相径庭。

因为这样的事情,搁在过去,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而被治罪下狱,甚至是人头落地了。

兰州城在木蛮之乱以后,处于西北木蛮乱军的汪洋大海之中,城中木蛮被杀光逃净了之后,收留了周边大量逃难的汉民入城躲避。

而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却都没有得到三边总督府的救援和补给。

并不是李邦华或者袁崇焕不想派出大军去为兰州城解围,而是他们这些人的心中也是左右为难。

按理说,兰州城距离固原,距离里宁夏,都不算很远,前期形势不好的时候,没法去救援解围还算是情有可原,而后来等到袁崇焕带着官军收府了固原城之后,救援兰州已经不是做不到的事情了。

当然,袁崇焕没有主动去救兰州,这并不是崇祯皇帝的意思。

虽然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很喜欢事无巨细地去管一些让朝臣们感到莫名其妙的琐事,但是他却也管不到几千里外的西北边地,管不到这个兰州城到底要不要去救援这样的细节。

不过,与崇祯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

其中的问题,就出在当初崇祯皇帝给李邦华和袁崇焕的一道又一道密旨之上。

对于西北遍地的木蛮,崇祯皇帝只有一个大体的战略设想,尤其是木蛮之乱以后,他还把这个战略设想一次又一次以密旨的形式,提点过袁崇焕以及后来坐镇延安、庆阳等地的李邦华。

崇祯皇帝的设想,是驱逐这些木蛮乱民一直西去。

先是将他们赶过黄河,撵到河西去,然后继续沿着河西走廊驱赶,让他们一路跑到哈密,甚至跑到哈密以西的西域去。

那里如今是瓦拉蒙古各部(也称卫拉特蒙古)的地盘,等到将这些木蛮乱民驱赶过去之后,让他们先打个天翻地覆再说,然后朝廷的官军介入,即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点打算,不管是李邦华,还是袁崇焕,都是极为赞同的。

久在西北的他们,如今也早已经认识到了,将遍布西北三边之地的木蛮全部驱逐,从而肃清西北之地,留给陕甘汉民或者移民而来的内地汉民耕种,或许是能够做到的。

但是要想将遍布西北的木蛮就地消灭干净,则是不可能做到的。

就算是崇祯皇帝私底下同意了,内阁也不会同意,内阁同意了,满朝文武大臣也不会同意。

因为真要这么做,内地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之下,那些已经基本同化了的木蛮人口,恐怕就该同病相怜、物伤其类,从而引出其他不可知的变乱了。

一旦引了散居内地的木蛮人口的动乱,那么问题可就更严重了。

即便是朝廷内部,也将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引动荡。

因此,在这个问题,从崇祯皇帝本人到身在西北的李邦华和袁崇焕两人,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三边总督府之前《告木蛮书》提出的要求: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不是没有给你留活路,你要真心当顺民,那就归化于华夏,从此融入华夏民族。

你要不想当顺民,不想成为华夏民族的一分子,你可以走啊!

你要是占着华夏民族的地盘不走,完了还不想融入华夏民族之中,那还留着你干吗呢?这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同样是因为这一点,兰州城的位置就变得十分的关键,因为他就卡在甘宁黄河的中间段。

兰州这一座城,将甘肃分割为河西和陇右,过河西去就是河西走廊,过河南下就是历史上周与秦的勃兴之地,即所谓的陇右。

当然,陇指的是陇山,而这个陇右,从不同的方位看,又叫陇西,同时因为其位于甘肃南部,也可以叫作甘南。

要想按照之前的设想,将陇右或者甘南的大量木蛮赶过黄河去,让他们沿着河西走廊西迁,兰州城就立刻变成了一块鸡肋。

这么一座重要的城池,之前木蛮大乱的时候,它毕竟还在官军手中的时候,你要是下令放弃了,朝野之上悠悠众口,唾沫星子得喷死你。

崇祯皇帝下不了这个旨意,而李邦华和袁崇焕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是你要是拼尽全力去救援这个兰州城,或者说干脆派出一支大军进驻兰州城,那么洮岷河州临洮巩昌秦州等地,也就是整个甘肃黄河以南的陇右地区,就都被截断了与河西走廊的联系。

不管是进入陇中以后再次膨胀到十数万流贼也好,还是陇西甘南遍地的木蛮也好,接下来就只能与前来进剿的官军死磕到底了。

这可不是崇祯皇帝当初设想好的战略规划。

这也不是李邦华和袁崇焕想要看见的局面。

<

状态提示:第九二零章 一块鸡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