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日月当空照中华>第一零五章 选将练兵

对新军督练大臣孙承宗来说,兵源、营房、钱粮、军械等问题,目前看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致命的问题,乃是新军预备大营将校官佐的严重缺乏。

他就是把他手头上掌握的宿将,全都安排下去也远远不够,所以只好请旨传令九边各镇,在推荐中下级武官入读讲武堂的基础上,再各推荐一员副将以上高级武官到涿州练兵,而涿州大营所练士卒,将来也可以作为九边各镇的补充兵源予以派遣。

这样的安排,虽然有可能会削弱九边的防御力量,但是对于征战多年的九边军队来说,有能力而又想到关内任职的高阶武将,还是很多的。

这道命令加盖皇帝玉玺之后,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传达到了九边各镇。

数日之后,距离较近的宣府、蓟镇、山海镇、大同镇推荐的练兵将领就赶到了通州,先到直隶总督衙门报了到。

宣府总兵侯世禄派出了自己的副将麻登云,蓟镇总兵刘策派出了任职副总兵未久的孙祖寿,山海镇总兵赵率教也派出了副总兵,名叫宋伟。新任的大同镇总兵官祖大寿,则派出了大同镇的宿将黑云龙。

各镇总兵官很痛快地派出自己的副手或者功勋卓著的将领前来京畿听用,不管是对他们自己来说,还是对被派遣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侯世禄派出麻登云,可能是出于提携后辈之心,因为麻登云是万历后期援朝剿倭总兵官麻贵的侄孙,而侯世禄本人又是麻贵的亲兵出身。

至于蓟镇总兵刘策把新任职不久的副总兵孙祖寿派来听用,则是完全是想要眼不见心不烦。

历史上的刘策就是一个庸碌之辈,从保定总兵任上提拔到边镇担任总兵官,但却仍然没有边防意识和进取精神,信奉无为而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孙祖寿这样一个精明干练、总想干事的新任副总兵,很是看不惯。

原本历史上,孙祖寿后来被免掉了官职,在崇祯二年的冬十月,后金大军入侵京畿之时,孙祖寿散尽家财,募兵千余,北上勤王,并在京师德胜门外,与后金军队相遇,激战阵亡。

如今上任蓟镇副总兵后,即屡次前出龙井关外探察,积极响应朝廷旨意,沿着长城关口募民屯垦,配合三屯营总兵王世钦等人,在龙山口、喜峰口、洪山口外修筑堡垒。

孙祖寿到任不足半年,整个蓟镇边关将士已经变得只知道孙总兵而不知道刘总兵了。对此,正牌子总兵刘策自然是非常不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他给撵走。

而赵率教派出副总兵宋伟,则是出于一片公心,宋伟本人也知道自己拙于临战指挥,而长于练兵治军,所以总兵官赵率教一征求意见,本人马上也就同意了。

至于祖大寿推荐宿将黑云龙,则是出于整合大同镇的需要。

祖大寿带着自己的五百多个子弟兵,到了大同镇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迅速控制大同镇所属军队,统一军令,配合的就继续使用,不配合的则调整岗位,而心中不服气的,比如黑云龙,就要给他远远地派出去,恰好遇到这个天赐良机,干脆就把在大同镇颇有影响力的黑云龙,给推荐到了涿州练兵来了。

麻登云、孙祖寿、宋伟、黑云龙,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四人到了直隶总督衙门报到了之后,作为新军督练大臣的孙承宗一起接见了他们,人手一份新军步兵操练章程,然后安排到了通州城外的讲武堂新建成的东舍客馆之中。

随后十几天里,东江镇副总兵老将王辅、辽东镇副总兵老将朱梅、山西镇副总兵王廷臣,延绥镇副总兵李昌龄、甘肃镇副总兵王性善、宁夏镇副总兵王世国、固原镇副将艾万年、临洮镇副将张弘业,也陆续到达通州。

孙承宗接见完毕之后,一律安排在讲武堂东舍客馆之中,让十二员将领先行熟悉当今皇帝有些另类的练兵之法。

这些人看了皇帝下令编撰的第一部新军操典之后,倒也没有反对或者质疑的意见。不是他们不敢,而是他们作为边镇将领,参加过数不清的沙场血战,知道朝廷文官们看重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阵法,上了战场之后并没有太大的用处,真正有用的还就是体力和纪律,有了这两样东西,士卒们上了战场,至少能进能退,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撤。

再加上三个月的预备兵训练结束,编练成新军第一镇之后,还要在分为马、步、炮、工等分科训练,这就是以后的事情了。所以给他们安排的任务其实很简单,就是完成体能和纪律的训练,而这个也是他们这些副总兵们在各镇都负责过的事情。

唯一出奇之处,就是皇帝所说的队列训练之法。但是仔细想想,在这些边镇将领的眼中,也没有完全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将戚帅军阵练法删繁就简之后,剩下来的一些极为简单的列队行进与走位之法而已。

十二人到齐之后,又在通州待了一天,然后孙承宗派人传令,说是皇帝要召见。

十二人中没有一个人曾经见过皇帝,因此都是紧张万分,唯恐行差踏错,不仅贻笑大方,而且毁了前程。

但是孙承宗对诸人的惊慌失措却是不以为意,简单地告诉了他们该行的礼节,就带着十二人前往京师紫禁城中觐见皇帝。

五月二十日上午巳时,崇祯皇帝在武英殿军机处,接见了紧急奉命前来京畿,负责训练新军的边镇将领们。

崇祯皇帝看着眼前跪倒


状态提示:第一零五章 选将练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