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虚拟三国之品评天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安邑的对峙

河东郡夏县,这里也作为了,阻击白波贼的一个战场。双方的大军,在这里对峙,若论士兵数量白波多出数倍,要说精锐则汉军遥遥领先,至于武将得勇猛更是毫无可比性,汉军这边压倒性的超过对方。战场之上,一人正端坐在一匹骏马上,正满脸微笑的看着战场之上,此人金盔金甲,英武不凡,一眼看上去,就是个气场极强的人,仿佛能统帅千军万马,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此人正是袁绍,在夏县郊外与白波贼大战,他的对手是韩暹和李乐,两员白波贼的大将,当然基本上这种贼军,能领军作战得都是大将,当然你要让他们下场,去斗将,那是绝无可能地。“河北颜良在此,谁来一战!”一名武将坐在马上,朝对面高声喝道。颜良身材魁梧,膀粗腰圆,看上去不比典韦差,浑身发出慑人的煞气,手持宝刀,胯下宝马,双眼怒瞪前方,正在阵前挑战。白波贼军阵中,如有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悄无声息。绝大部分白波贼心中,都在嘀咕,特么谁会跟你这种变态打,一连几天杀了七八个武将了,就没有能走过三合的,而且这种变态竟然有两个,谁打得过。袁绍坐在马上,十分轻松得意,他尤其喜欢现在的状态,用麾下猛将彻底压制对方士气,然后只要自己一声令下,立刻便能一举奠定胜局,这就好像自己顺着大势,轻而易举的击溃对方得拼死挣扎。一起都来的这么的自然,符合天地大道,正所谓顺天应命合乎人心,他就喜欢这种感觉。袁绍就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只要自己吩咐一声,然后立刻就有人能帮自己办好,真的很喜欢这种感觉。与其说自己顺着大势,还不如说他袁绍自己就是大势,大势就握在他手中,他站在哪里,哪里便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但是袁绍这不是白如做梦浮想联翩,他确实是有自己的本事。历史上的袁绍从做渤海太守开始,就一直在打仗,打董卓,打公孙瓒,打袁术,打刘备,打田楷,打黑山贼,打外族,输得很少。而且黄巾之乱后分出来得那十几二十个,反贼头目,比如张白骑,李大目这种,基本上有一半是袁绍剿灭的,到最后掌握了幽、并、青、冀四州。当然这一切跟他实力强劲有很大关系,但是也能从侧面说明袁绍的能力。不过就是最后输给了曹老板,功亏一篑。但是曹操自己也说,他自觉不是袁绍的对手,所以自己赢得其实很侥幸。“进攻!全军压上!”袁绍大声下令。双方大军于战场之上展开绞杀,士气优势极大的弥补了数量不足的劣势,再加上颜良文丑,只要没有意外,这又是一场胜利,至于意外,就凭韩暹李乐这两个,是制造不出意外的。然而像这样的胜利,已经有过多次了,不知道袁绍和韩暹李乐两方还要打多久。长天从杨县出发了,七家大姓已经全部被抄家,其中一家被杀的很惨,反抗者全部杀了,剩下的人还要罪加一等,不知道会被定什么罪,反正不会是好结果。事实上,这七家没一家愿意投降的,甚至在一家已经差不多被灭得情况下,依然是如此,其实这也能理解,因为像这样的蛮横抄家,跟灭族也没多大区别了。因此六家大姓,暗中聚集在一起,一是想要对抗,二是想要冲击县令府,擒住长天。然而还没发动,他们的私兵就散了,这下六个豪族傻眼了,这还怎么搞。至于私兵为什么会散,那是因为陈宫,在那一家被灭的世家中,面对之前对官兵动过武器的这些还活着的私兵说,因为他们是受人指使,现在主犯已经正法,那么可以赦免他们的一部分罪,并且安排入籍,分配田地,只不过他们需要多缴纳一部分税来赎罪。长天也尝到了有谋士的好处,不用事事自己出马了。陈宫的做法绝对等于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广告,陈宫在县内广发讣告,申明六大豪族,勾连叛贼,全部有罪,绝不会被宽恕,私兵无罪,皆可还籍、分田,越早入籍,分田越多。这一下,那六家的私兵自然也就坐不住了,谁愿意给人无偿卖命,不但自己卖命,连自己家人性命也得操纵在别人手中。因此六家豪族,立刻变成了孤家寡人,只剩下了那些直系的成员,根本无力抵抗长天的军队,只能任人宰割。于是家产全部抄没,田地则分配给了那些已经入籍的私兵,这些家族也给长天带来了一笔不错的收入。因此长天满意的从杨县离开,一路南行而去,准备加入赵谦的大军,与白波决战。至于杨奉则早已朝着主力大军的方向撤去,显然是准备与白波主帅郭太汇合。白波主帅郭太此时正在安邑县外,他想要拿下安邑,不过守军众多难度太大,他一直在等机会。安邑县是河东郡的郡治,同时也是河东的中枢要地,本来郭太的目的就是要拿下安邑,因此他先是在白波谷按兵不动,然后派遣了手下,杨奉、胡才、韩暹、李乐四人,并且还联合了南匈奴得于夫罗,到各地县城去烧杀抢掠,甚至不惜屠城灭村,为得就是吸引大量的汉军援兵前去支援,然后让安邑县城防卫空虚,自己正好乘虚而入占领此地。占领此地之后,郭太就能掌握,河东的中枢,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可以截断,汉军粮道的可能性,如果成功说不定,甚至可以把大部分的援兵都能吃下,然后不管是挥军南下,还是固守发展,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然而他的想法被曹操看破了,当然也不算看破,只不过曹老板是按照,最正确的方法来的,固守要地,分兵剿贼。于是这样就有了,长天去杨县,袁绍去夏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四章 安邑的对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