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元末大神棍>第九十六章高丽太监

第九十六章高丽太监

“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朕听人说你有本事,你来让朕看看。

钦此。”

朴大人宣读完圣旨之后,看到张太极愣在地上,他也并未生气,笑眯眯的说:

“还不快接旨?”

“草民接旨。”

张太极用虚弱的声音答道,在父亲张百里的搀扶下,起身接过圣旨,然后恭恭敬敬的把圣旨供在大堂之上。

这圣旨也太简单了吧?!不是应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吗?其实不然。

蒙古族的最高天神是长生天,所以元朝时期的圣旨开头语一律是“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最早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作为圣旨开头语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就是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出现于圣旨中,始于明朝。

那为什么圣旨里的内容这么直白?不是应该咬文嚼字洋洋洒洒一篇锦绣文章吗?

这你可就想多了,有元一代的皇帝中,会说汉语的就不多,所以皇帝下达命令的时候一般会直接下达蒙古文圣旨,而再由相关人员翻译成汉文意思,再由相关人员翻译成文言词汇。

这篇圣旨如此简短,符合蒙古皇帝简单粗暴的一贯作风。

张太极接旨的时候,已经是地震发生过后的第三天了,自从那天“元神出窍”之后,张太极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原因吗?自然是要显示自己与地龙战斗的艰难,为百姓的安危自己的付出是巨大的。

博得人们的同情是神棍惯用的招数,并且屡试不爽,你没看后世那些参加选秀节目的选手,不都是一个比一个身世凄惨吗?

张太极这一昏迷,那些太极教的信众们,把张府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人数不下万人,基本上胶西城附近的人能动的人都来了,可见张太极的人气之火爆,这事放在后世,妥妥的网络头条啊!

朴大人很有耐心的等了三天,实在是等不下去了,要知道传旨官,圣旨在手,如皇帝亲临,无论走到那里都没等待的道理,如果不是看在张太极法力通天,他才不会有这样的耐心的。

第三天,朴大人和胶西的一众大小官员,硬闯进张家来,准备宣读圣旨之后,强行带着昏迷之中的张太极上路。

没想到刚一进门,张太极立即从昏迷中醒来!立即醒来不是重点,重点是张太极醒来之后说的话,

“我元神受损本来三魂七魄散落各处,可是忽觉有一朵祥云从北方而来,祥云停在我家上空洒下一道金光,有了金光的沐浴我的三魂七魄居然瞬间归位!”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无不交口称赞,这无疑是把皇帝的圣旨比作祥云,圣旨里皇帝说的话,比作金光,这金光居然能救张太极的命,张太极如此神异不凡,还不如皇帝一句话。这马屁拍得真是好!

其实,衙门里有韩飞扬和元文龙在,皇帝派朴大人来传旨,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瞒得住张太极?编造几句骗鬼的话,对于神棍来说,还不是张嘴就来?

既然已经接旨,那就不能在家耽搁,必须尽快启程前往京城大都,好在张太极装病拖了三天,三天里他把胶西的事情,做了个大致的安排。

对于大都之行,张太极本就在计划之中,他本打算张百里进京赶考的时候,跟随着一起去的,皇帝下旨召见这可真是没想到的事。

当今皇帝妥欢帖木儿远在大都,怎么会知道有自己这么个人呢?张太极心中非常疑惑。

接旨之后,张太极先给这位朴大人送上一份厚礼,这位朴大人没有客气,看过礼单满意的收下了,完全不避讳在场的官员,官员们也早就习以为常,还纷纷夸赞张太极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会做人。

收了礼物之后,朴大人态度就显得亲近不少,说起话来也就随便许多,一番交谈之后,得知这位朴大人是宫中太监,这个不用说张太极都能看出来,他这次出宫的主要任务是视察黄河决口的救灾工作,寻访张太极只是顺带。

皇帝妥欢帖木儿之所以知道张太极,是由于济南王也只里的推荐,大凡是皇帝就没有不对神仙方术长生不死不感兴趣的,也只里也是投其所好。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名字叫做朴不花。

默念了几遍之后,张太极猛然想起来,这位朴不花可是元末历史中的一位名人啊!其经历相当的传奇,据说他与当今的皇后奇承娘,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还被棒子国拍成电视剧。

中国历史上有番邦属国向朝廷奉送贡女和宦官的传统,其中以高丽女奴最为受欢迎,元朝达官显贵喜好相互比拼拥有高丽女奴的多少以及相貌美丑,女奴少而且相貌丑的往往会被其权贵嘲笑。

朴不花,高丽人,生于元朝文宗时期。朴不花的发迹纯属意外,7岁时被送到元朝的宫廷内成为一名小太监。

与他一批奴仆队伍里,有个小宫女是他的同乡,名叫奇承娘。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朴不花也许并不知道,今后他的前途竟与奇承娘有很大的关系。

朴不花刚进宫的时候,只是做一些专门斟茶倒水、扫地擦桌子的小杂务。而奇承娘在皇宫里做的也是针线活之类。闲着没事的时候,两个孩子常在一起聊天消遣,诉说一下思乡之苦,二人相互关怀、彼此照应着,在宫里苦熬着日子,甚至产生了朦朦胧胧的感情。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高丽太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