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主>第二十九章 盐出粮尽

人多力量大,没过几天,高地上几百间茅屋就整整齐齐的拔地而起,现在虽然还在不停的建造,速度却已经慢了下来,只是建造一些为以后增加的人备用而已。

所有人都已经搬进了茅屋居住,青壮一屋,老人娃子混居可以相互照顾一下。

吃主不愁,万事俱备,自然就开始把制盐提上了日程,张继从来舞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天时间,再不开始制盐,洛阳城里面的老头子就该着急了。

采回来的盐矿石已经在空地上堆积如山,就是矿粉和碳粉也用石磨磨出来了许多。

张继带着亲近之人来到了缓坡地上的一间砖瓦房里面,整间房子宽十米长二十米,整整两百平,这是制盐的第一间厂房。

地基和里面的顶梁柱全部是石头建制而成,墙是红砖,顶为青瓦,这几天挖出来的火窑除了烧制一些生活用具以外,就只烧制这间房子的砖瓦了。

整间砖瓦厂房分成阶梯一样的上中下三层,开门进去上层是一方两米宽三米多长米五高的木台,左边是一间存放盐石粉和木炭粉的库房。

右边是一个和木台一样长宽高,用砖石混合着糯米啥子砌成的水池子。

现在木台上面,已经堆满装着盐石粉和木炭粉的麻袋,水池子里面有半池子水。

张继下令道:“倒入十袋盐石粉和一袋木炭粉。”

粉末倒入池子里面,顿时就有五个人拿着大大的竹扫把,在池子里面搅动了起来,一根破开一半的慈竹,从上面水池子引入的水流,也均速的注入了水池子里面。

“继续倒粉末进去,以后就三个人负责在这里倒粉末,注意比例要匀称,速度也要适中,记得过半个时辰就用麻布勺子捞一下池子底的粉泥。”

随着引水和两种粉末的倒入,水池子里面的水位不断加高,满到水池八成的时候,浑浊的盐水开始从隔着麻布的缺口流向下一个水池子。

盐水在第二个水池子澄清一下,满到八成的时候,又开始从隔着麻布的缺口流出,流到垫着麻布的地沟里面去。

经过层层过滤,最后顺着地沟流进下层的铁锅里面的盐水,已经变的澄清了。

砖瓦房的中层,地上铺满了一排十五口大铁锅,此时前面几口大铁锅里面装满了翻滚的大半锅开水。

盐水流进第一口铁锅里面,让翻滚的开水平静了下来,等快流满一锅的时候,张继让人用大长勺子,把盐水舀进第二口铁锅里面,这前面要多安排几个人不停的舀水。

盐水进入第二口铁锅,却再也不能让翻滚的开水平静下来了,因为有两个高大的汉子,在下面的灶门那里,用火铲不断添加煤炭进铁锅下面的长灶里面。

加煤的火铲有四把,分别是一米、三米、五米和七米长,可以把煤炭一直送到第五口锅的下面。

当盐水每经过一口铁锅,水分就稀少一些,到达第五口铁锅的时候,已经变的很粘稠了,等到达第九口铁锅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浆糊一般的存在。

从第九口铁锅这里开始,就把大长勺改成了铁铲,一铲一铲的朝后面几口铁锅铲去。

到了第十三口铁锅的时候,冒着热气的盐粉就制出来了,十四十五口铁锅是用来打包用的,再后面就是一根大烟囱了,这根大烟囱出烟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把热量挨着吸到后面来。

几个人在十四十五口铁锅这里,站在对面不用弯腰就可以把盐装进麻,再放进下层的仓库里面。

整套流程虽然是张继从网络上找来的土办法,不过效率还是很喜人,每分钟基本上就可以出三十斤上好的白盐,一天就是四万斤出头。

一间这样的厂房,只要三十几个人操作,就可以供应一百多万人吃盐,修个一百间这样的厂房,全大汉朝的人都不愁没盐吃了。

张继计算完食盐的产量,考虑了一下,说道:“张三,准备一下,过几天凑够五千石白盐,我们回一次洛阳,好换些粮米回来。”

“小侯爷,我们如果去洛阳换粮食,时间上可能来不及了。”

“哦?存粮还剩几何?张九几时回转?”张继皱眉问道,八万石粮食,等于两百多万斤就快吃完了。

“粮食倒还有近三万石,可如今我们人数已过十万,像这样放开了吃,只够三天的量,小九那边明天倒是可以回转一部分,但也只有三万多石粮米。

小九已经去沙河更下游的地方够粮了,可是水路虽说运粮便利,可逆水而上行程却慢了许多。

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乞儿赶过来,这样下去,如果不限量供应的话,我们坚持不了多久的。”

张三话里透着哀怨,他实在搞不懂,张继为什么要让哪些乞儿放开了吃,还是一天三顿珍贵的白面,其实就算给点糜子吃,也足以让那些乞儿感恩戴德了。

张继原本看着所有人都瘦瘦小小的,就想着让大家都多吃点,好恢复些元气,这些人可是作为张继的原始资本存在的,吃点饭就可以笼络人心了,对后世来的张继而言,这是多么划算的买卖啊。

那晓得现在的人难得吃一次饱饭,有东西就死命的吃,一个人一顿居然可以吃进去一斤多白面煮出来的面片,连十岁的小孩子都要吃近一斤白面。

一天三顿算下来,十万人平均一下,就是三十万斤粮米,三十斤为一石,不就正好一万石了。

没见谁吃坏肚子的,吃的再多,最多就是最开始躺地上哼哼几下,过一会照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盐出粮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