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铁血铸新明>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什么?”原本不动如山,随口问问的秦浩明,脸上不禁色变,城里围住一条大鱼,居然就这样轻易被跑了。

在场众位将领面面相觑,建奴中有名的人物,没有听说过这号人啊!

只有董长青眼角抽搐,脑海里回忆起鳌拜的资料。

鳌拜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建奴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满洲镶黄旗人,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如今声名不显,可乃秦督建奴必杀的十人之一。

现在这种情况下,让他悄无声息跑掉,怎不让秦督愤怒。

估计接下来,军中问责自查怕是小不了。

“大人,鳌拜大约是昨夜子时后刻离开,罪人也不知他用什么方法。只是接到族人禀报,才知道他们临战脱逃。”

乎徒跪在地上,恭敬得像条狗,低声禀报。

由不得他不臣服,阖族上下几千人的性命都掌握在眼前年轻的大明将领手中。

只是他有点奇怪,鳌拜虽说是费英东之侄,大清的巴图鲁,但只不过是皇太极身边的侍卫将领。

在大清朝廷中,算不得什么厉害角色,却为何让大明将领如此重视。

也正是因为他的逃跑,乎徒才下定决心放弃抵抗。否则,说不定他还会坚守一段时间,毕竟,把全族性命交给明人,谁也不愿意。

杀的大明人太多了,怕他们报复。

“乎徒头人请起身,令城里所有人缴械,出城,接受看管。”

让鳌拜跑掉,秦浩明虽然懊恼,但看到乎徒如此合作,心里又有其他的一些想法。

现在是敌后,不比在大明境内,正是需要带路党和蒙奸的时候,还是以怀柔为主恰当些。

说起来,蒙古人除了科尔沁是建奴的死忠,其他的部族有奶便是娘,这从关宁铁骑中有大量蒙古人便可知。

乎徒闻言大喜,抬头仰视着秦浩明道:“大人果然是仁义君子,罪人一定听从大人的教诲,从此就是大人鞍前的猎犬,为大人叼来射下的鹞子。”

至于说接受看管,这也是必然之事,乎徒勉强爬起身来,开始接连下令。

在他的命令下,诸台吉和蒙古将领都接受军令,没有人质疑或是想摆出反抗的态度来。

城中接连响起号角和命令声,在得到允许后,诸台吉派出大批塘马在城中呼喊。

秦浩明这时登上土台,眺望城中,整座瓦房店都仿佛在他的脚下了。

这座封丘并没有发挥它原本的功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土丘垒的高过城头。

可以容纳几百士兵于其上同时发动攻击,还可以推上几门火炮,由上至下的轰击。

估计也正是因为看到土丘垒成,乎徒和城中的台吉们才彻底绝望,没有人再想着抵抗的事。

因为很明显,这土丘筑成之后,城池的陷落不可避免,并且连拖时间都办不到了。

乎徒的投降也算是明智之举,城中也没有几个死硬份子,大量的牧民和甲兵先是三三两两,接着成群结队,最终如潮水一般涌出城来。

蝼蚁般的人群就聚集在秦浩明的脚下,他不动声色的看着这些人,蒙古人也用敬畏的眼神偷偷摸摸的打量着秦浩明。

在这种高度,用这样的角度打量着脚下的人群,很容易叫人有潜移默化的改变,秦浩明不停的提醒着自己。

眼前这一场胜利固然值得骄傲和自豪,完全应该高兴,但更凶猛残暴的敌人还远在辽东,那才是自己真正的大敌!

同时还有更深远的威胁,在身后庞大的大明帝国体制内,还有无数的敌人。

对此,秦浩明提醒自己,任何情况下都要小心翼翼,不要有疏忽懈怠,更不能骄傲自满……

一队队的牧民和骑兵从城门出来,他们或是垂头丧气,或是胆战心惊,或是心怀不满,把脸板的铁青。

不管怎样,还是没有人抵抗,骑士们川流不息的从城门出来,有老人,有壮年男子,有脸上还有青涩之色的青年甚至是少年。

论骑术这些蒙古人真是毫无挑剔,在这样拥挤嘈杂的地方,地形又因为人多而变得十分狭窄,他们还是小心的控骑前行,并没有发生拥挤和混乱。

战马嘶鸣,却是丝毫没有人声。

定南军的将士们沉默着,蒙古人当然也没人在交谈,只有间或响起的指令声打破这种有些危险的沉默。

大队的蒙古人在指令下,到规定的地方安顿下来,他们奉命盘腿坐着,马匹全部被牵走,兵器也被丢在出城后的道路上。

很快,四周的草地上坐满了人群,一个个成方块的区域全部坐上了投降的人们。

出城的道路上则是长满了杂草一样,长枪、长刀、挑刀、腰刀、大量的兵器和弓箭一起堆积在地上。

从一堆堆的零星堆放,到最后堆成了一座巨大的铁制小山。

不知道是谁带头哭出声来。可能是几个鞑子老人,他们多半是年过花甲的老牧民,突破过长城防线,攻克过大明城池,俘虏过大明军民。

那时候他们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天底下最为能征善战的民族。

在他们的铁骑和良弓之下,汉人如牛羊一般的温顺和易于驯服。

大明的皇帝,天底下最大帝国的统治者,在他们的铁骑围攻下,只能躲在北京城里瑟瑟发抖。

可现在,他们却如同当年的汉人一样,如牛羊一般成群结队的出来,放弃了供自己驱策骑乘的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六节 受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