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明江相>247 ·绍兴来人

虽然魏水很不愿意承认,但他确实在不影响历史走向的同时,加速了历史的进程。

这也就是说,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因为在历史发展的天平上,本来处于平衡稳定的走向,在借入一个本不应该存在的砝码,哪怕这个砝码再小,再微不足道,也足以改变原本平衡的状态了。

现在,魏水,就是这么一个扰乱天平平衡的筹码。

从皇宫回到家中,魏水意外的看到,自己居住的破院子里头,竟然多了几个书生模样的闲人。

“墨大!”发现这几个闲杂人等之后,魏水几乎是一秒钟都不耽搁的张口便喊。

不多时,有如墨的一个外围小头目跑过来,跟他行礼道:“二爷,统领他还在锦衣卫衙门没有回来,您要是有什么事情,吩咐小的去做就是了。”

对头,他得了紫衣玉带,还有一大堆啰啰嗦嗦的东西,人家墨大也得可个锦衣卫千户的虚衔嘛!

虽然说,这就是个虚衔,理论上讲,根本没有实际的职位,也没有半点儿的权力。

但凡事不能都按照理论上来讲,毕竟,理论上来讲,魏水这家伙还不应该穿越到明朝来呢!理论上的事情都是有板有眼,有条有理,但实际上发生的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够说的清楚了?

早在墨大还连个虚衔都没有的时候,魏水就已经把他安排在可以和锦衣卫掌印都督差不多的地位上了,为此,还挤走了骆安那个原本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现如今有了官衔在,虽说也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用处,但毕竟瞧着还挺好看的,不是吗?

墨大不在,魏水索性也懒得记这个小头目的名字了,指着屋里的闲杂人等,问道:“怎么?今天是要在这儿开个文慧会不成?怎么这么多的书生,我都没见过啊?”

小头目回答说:“二爷,这些人都是绍兴府人,说是来京城投奔您的!”

绍兴府人?

一听这话,魏水更懵了。

是,现在是挺时兴这个什么同乡之谊的,无论是朝中,亦或是在野,身在外地,都需要同乡互相帮扶。但是这……这是不是太多了一点儿啊?

看这屋子里的人数,足足的有十几个人之多。知道的,这是同乡找上门来,请他帮扶帮扶。那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这是要聚众闹事约好了来吃大户的呢!

什么鬼……

魏水叹了口气,摆手挥退了什么都不懂的小头目,径自走了进去。

他此时还穿着进宫的衣服,紫衣玉带,十分的显眼。手上拄着的卦幡更是招摇,那是嘉靖皇帝御笔亲书的四个大字‘大明江相’。

见他走进来,早有这些书生的头儿上前跟他问候。

“二爷,学生等静候您许久了。”那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文质彬彬。一身的书卷气,即便是不穿这身书生服,也是一样能够透骨而出的。魏水只看了一眼,就觉得此人一定是十分的好相处。

既然人家已经表现出了该有的善意,魏水也不好再摆出一副‘我不认识你,你别靠近我’的样子了。将卦幡立到门旁,拱手对书生们说道。

“看几位的样子,都像是有功名在身之人。‘学生’一词,切莫再提,魏某不过就是个江湖混混,当不得你们如此自称。还不知道,你们都怎么称呼?大老远的到京城找我……可是远道来京城参加京试,缺了盘缠的吗?”

刚刚为首的一人听罢,连忙对魏水解释道;“二爷,您切莫妄自菲薄。学生刘睿,是绍兴钱塘书院的学生,师从沈增沈先生。屋内的这些人,都是学生在书院的同学。我等都是科考无望之人,有些如学生一般,家中有贱籍在册,三代不能科考;也有如这位刘学兄一般,为科考蹉跎半生,却偏偏只有个童生功名的时运不济之人。我等自入书院第一天起,不拜孔孟,不拜程朱,却独独要先拜魏二爷,再拜沈先生。是二位给我等指明了另一条出路,赏下饭碗来。此次进京,我等是奉沈先生之命,听从二爷的差遣。”

嚯,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要是刘睿不提这茬儿,魏水或许都忘记了,他曾经制定下来的计划。

说起来,钱塘书院他是连筹备都交付给沈增负责了,从头到尾只给过人家一次钱,结果直到现在,连一次面儿都没有露过。难得沈增对自己这么好,兢兢业业的教出这些好苗子来。

四下里一打量,魏水眼睛就是一亮,看得出,这些人虽然可能没有一个有举人的功名。但要么是装扮儒雅,一看就是饱学之士;要么是浑身上下透着精明,让你不信他都不行。这些家伙,一旦放进官场里头,可以这么说,绝对是要翻出大浪来的。

“好!好!好!”魏水连着说了三声‘好’字,笑得跟什么似的,“诸位远道来此,还没有吃过饭吧?恰好了,我这也正饿着。寒舍简陋,就不请诸位吃什么家常便饭了。我们去六合楼摆上一桌,我得好好地认识认识诸位!”

这帮学子在入钱塘书院之初,就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他们不是学童,不存在花不起钱上不起私塾,所以才来钱塘书院这个免费的地方读书的目的。他们都是成年人,进书院为的就是魏水提出的那个‘绍兴师爷’的计划。

考取功名无望,他们决定另辟蹊径。却恰好被钱塘书院吸引住了目光,这才有了现如今面前的这批人。他们对于前程,对于金钱是极度的渴望,而魏水,就恰巧可以算是他们梦想的寄托了。

而此


状态提示:247 ·绍兴来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