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红星照我去战斗>第三十五章 大由乡阻击战

大由乡位于赣省赣州市石城县西南部,距石城县城30公里。大由乡地处山区,全乡最高点为西南部的莲花山,主峰海拔698.7米,最低点(亦为全县最低点)为西北部的大由村告尾小组,海拔190米,全乡平均海拔为415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琴江河流经大由乡的4个村,至下埠村小组的龙头潭入宁都县境。

此时少共师主力距离大由乡外三里的一座无名山谷之中。这座无名山谷,正是张城选定的伏击战场。

由于大由乡与红都瑞金接壤,这里的群众基础极好,群众百姓对少共师入驻此地并没有丝毫的抗拒,工兵营挖掘战壕跟隐蔽工事的时候,百姓们自发组成一队壮劳力协助挖掘,使得少共师构筑工事的进度又加快了几分。

“妈蛋!这帮红军真是属兔子的,怎么跑的这么快呀?后面的蒋鼎文总司令就知道叫我们追,也不让我们喘口气。给蒋鼎文总司令发封电报问问,他们如今到什么位置了,我们可别追得太狠,脱离大部队了。”

尾随三旅进入大由乡地区的民党军第38师官兵,觉得一口气还没歇完,又被后面的电报接二连三地催促继续追击,官兵们的抗拒情绪可想而知。

原本在攻占石城后以为可以稍歇口气的第38师师长孙为民,面对蒋鼎文接二连三发来的催促电文,同样觉得十分恼火,但他毕竟也清楚,围剿中央红军、抓捕红军首脑的绝世大功近在眼前,也由不得他不眼热。

若是在这件关乎全军通天大功上,谁敢掉链子拉稀的话,面临的后果将极其严重!

不过孙为民毕竟是个经验老道的职业军人,他也担心追赶太急,有可能遇到红匪的埋伏,还是很谨慎的询问通讯兵,跟在后面一起参与追击的第9师和第42师,如今距离他们大概有多远。

“报告师长,第9师离我们有十里,第42师则还有十五里,跟我师距离并不远。”通讯员答道。

得知跟在他们后面的第9师、第42师,距离他们也仅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孙为民长出了口气,总算没有脱离大部队啊。

“给后面的李师长发报,让他们加快点速度跟上我们。这一路追下去,我们要经过的地方都是红匪的苏区,他们在这里极得人心,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进入这里,没人给我们通风报信,就跟瞎子差不多,要是红匪冷不丁给我们设下埋伏,只怕我们要吃大亏的。”

无名山谷中,张城看着三旅发来的电报,笑着说道:“政委,看来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啊!这蒋鼎文,追的还真是紧。只是这一路追下来,想必他们已经极为疲惫了吧?”

肖华也呵呵笑道:“若是比行军走路,我们红军能甩民党军几条街不止,他们不是叫我们红军是泥腿子吗?我们泥腿子走惯了这种山路。民党这些少爷兵,何曾走过这种山路,他们这次怕是吃不了兜着走咯!不过,这也是他们自找的,自寻死路!”

在肖华看来,他之前还真有些担心,蒋鼎文会不会拿下石城之后就停止脚步了,可一切还是如张城所预料的那样,面对即将到手的滔天大功,蒋鼎文忍不住了,继续追击他们少共师。

不但全军发起追击,而且蒋鼎文还似乎非常担心少共师溜掉了。那怕已经追到山区,全军都非常辛苦,却依旧严令部队,必须咬紧少共师,不让少共师跑掉。

即使敌人已经是囊中之物,张城还是没有任何的得意之情,他慎重说道:“命令各部队,进入伏击阵地,随时等候命令。这一次,我至少要全歼掉敌人两个整师,彻底震慑住民党军,让他们不敢轻易地招惹我少共师。”

蒋鼎文骑着高头大马落在第九师队伍的后面,他这些年跟着浙省老乡常凯申南征北战,参加过无数战斗,在粤省的时候就曾跟随常凯申东征陈炯明,并英勇负伤,深受常凯申的器重。

中原大战爆发后,蒋鼎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被称为“飞将军“,被常凯申赞赏有加,作为一个军、师长级的指挥官,蒋鼎文比起同时期其他人来,擅长机动战,精熟于部队敌前运动和编组,攻击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相当出色。

此时中原大战才过去了四年,虽然爬上高位的蒋鼎文近年来腐化堕落得非常快,但毕竟战斗的直觉还在,不知道为什么,他老是觉得远方一座山谷似乎有一头食人的野兽在盯着他,这感觉让他极为舒服,似乎是一种警兆。

蒋鼎文打仗的本领虽然丢了不少,但逃命的功力却越发深厚了,直觉告诉他,他上了红匪的当了,即将步入少共师的陷阱,不过他没有声张,而是叫来自己的亲信副官和卫士,拿上十几套普通士兵的服装悄悄地潜逃了。

是的,没有错,蒋鼎文只是因为感觉自己要进入少共师的圈套了,就丢下部队偷偷地潜逃了,他完全没有通知部队停止前进的想法,而是眼睁睁地看着部队步入死亡陷阱。

在他看来,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什么都不如自己的生命宝贵,至于通知部队并带领部队突围,简直是笑话,如果部队不进入陷阱并与少共师纠缠战斗,他蒋鼎文怎么有机会逃出去呢。

原本发生在1944年5月发生的豫中战役蒋鼎文潜逃事件,提前了十年,发生在1934年10月大由乡阻击战的前一刻。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民党军终于出现在少共师的视野中。

“师长,敌人


状态提示:第三十五章 大由乡阻击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