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红星照我去战斗>第十七章激战将军殿

时间飞逝,进入到1934年后,红军的形势越来越紧迫,“闽省事变”也迎来了尾声。常凯申双管齐下,以优势兵力击败十九路军主力,并利用收买的手段策反了十九路军一部分将领,迫使“闽省事变”首脑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结果到一月中旬时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逃亡香港,走投无路的十九路军选择缴械投降。

收编十九路军后,常凯申便将入闽作战的民党军队改组为以蒋鼎文为总司令的东路军,完成对中央苏区完成的大包围。

民党中央军从东、北、西三面向苏区中心步步进逼,南面则由陈济棠的粤军负责堵截,并对中央苏区进行经济封锁,苏区根据地逐渐缩小,粮食供应也出现问题,形势极为险峻。

此时,苏派领导人不但控制了中央政权,连军权也受到他们的染指,红军受他们的实际指挥,和常凯申军的军队硬碰硬失利后,红军部队被迫转攻为守,实行以堡垒对堡垒的政策,处处防御,完全失去了主席指挥红军时的灵活机动。

红军只有防守,没有反击,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从一月到三月,红军主力部队分兵数路,都担负起修筑碉堡进行防御战,妄图依托碉堡守住革命的胜利果实。

然而苏区根据地受到经济封锁,红军缺乏钢筋水泥,又没有足够的工具机械,仅凭手工浇筑起来的碉堡,又怎能抵挡住民党军的飞机、坦克、重炮呢?

三月中旬,少共国际师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赶赴将军殿、邱家隘等地,修筑碉堡,防止敌军进军赣省苏区,阻击民党东路军的进攻。

张城的少共师养精蓄锐数月,对战斗早已饥渴难耐了,一夜就赶到将军殿,将军殿位于闽赣边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央苏区的东方屏障,将军殿-旦失守,民党的东路军则长驱直入,中央苏区的东路防御将形同虚设,对常凯申敞开怀抱。

认识到防御将军殿的重要性后,翌日上午,张城带领师、旅、团的指战员前去勘察地形,用了-天的时间,把将军殿方圆30里的地形侦察了一遍,并亲自带领参谋绘制详细地图,命令工兵营根据绘制的地图制作沙盘。

侦察地形回来后张城与肖华商量决定,连夜召开营级以上干部战前会议,布置修筑碉堡工事以及战斗部署。

晚上八点,少共师的主要干部在一家地主老财的大院里召开了“保卫红军,保卫东大门动员大会”。

首先,肖华政委作了军事动员报告,指出了将军殿是苏区东大门的重要战略地位,强调了这次保卫将军殿对中央苏区的重要意义,要求部队每个指战员都必须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求每个指战员都要坚决执行师党委的命令。

接着,参谋长张凤鸣对敌情作了详细介绍,分析了敌军这次“围剿”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他提醒道:“常凯申总结了以往围剿我军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改变了原来长驱直入的作战方式,变为以构筑碉堡封锁线,采取步步为营,节节推进之战略。即每天向前推进一二里,就停下来,在优势炮火掩护下,就地修筑碉堡,构筑封锁线。待碉堡筑成后,部队又向前进攻,推进一二里再次修碉堡,以步步紧逼的战法压缩中央根据地,迫使我军最后进行主力决战,一举击败我军主力。”

将战斗意义,战前形势都一一向干部们讲解完毕后,最后由张城进行战斗部署。张城决心借这个机会,使少共师每一支部队都经受硬战、恶战的考验,真正把少共师锻造成一支能攻善守,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军队。

他学习后世解放军老山轮战的经验,首先由一旅李云龙部固守一线阵地,二旅、三旅以及教导旅暂作预备队。然后,在下一次战斗中进行交换,四个旅轮番上阵,让每支部队都有上战场的机会。

同时,张城为了解决了劣势装备的少共师“能不能守住”的战术问题,结合后世志愿军的坑道战法,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防御体系,特地强调了几个战术原则:

“第一,要认真修好防御工事,战壕要挖得深挖得牢,能有效防御敌人的重炮袭击,同时要利用本地山多的特点,在山上挖一些猫耳洞,然后以阵地连结起来,形成了一个马蹄‘u’形小坑道。敌人打炮时,战士们就进去隐藏;敌人炮火暂歇,步兵接近时,战士们便冲出来杀伤敌人。

第二,部队要做好伪装,选择不易遭受敌人重炮打击的地形,修建火力工事和碉堡,尽可能使火力点分散。搞好伪装欺骗,在比较容易遭受敌军炮火袭击的地方修筑假碉堡,以吸引敌军的炮火,分散敌军的火力输出,浪费敌人的炮弹。

第三,部队要建好观察哨,对敌军的炮击、轰炸或进攻要做到提前预警,能让部队有效躲避敌人的杀伤战术。

第四,部队要积极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不能只防守,不反击。要充分发挥我军运动战、夜战的优势,选派突击敢死队,在夜晚时轮番对敌人进行袭扰战术,冷枪冷炮战术,要让敌人一刻不得安宁,透支敌人的精神和体力,为我师的全面反攻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部队使用兵力要适当,留有足够的预备队。阵地防守时兵力尽量分散布置,不能太集中,以防被敌军重炮集中后造成大量损失。

第六,充分发挥我师的自动火力优势,我师机枪多、冲锋枪多,弹药充足,各部队在防御之余,要适当地发起反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激战将军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