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下了朝的刘璿就呆在了春暖阁。早上的早朝的时候刘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满朝文武大多数都年龄偏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对于这个时代,刘璿是知道的,九品中正制是考核你能不能做官最重要的标准。虽然也让一些平民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绝大多数还是被卡在了门外。
刘璿不喜欢这样,他知道并不是平民百姓就没有才,没有能力做官的,还是制度在那阻碍着的。刘璿是比较看好隋朝的科举制度的,但是现在实行明显不合时宜,以后天下一统了还能考虑考虑。
想来想去,还是设立太学,和汉初一样。这样既能培养出大量的人才,也能让大家接受。刘璿觉得必须要让孩子们有书可读,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并不是一个口号。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翌日德阳殿,朝会上,坐在龙椅上的刘璿听着下面的万岁声心里笑了笑。天天喊着万岁,谁又能真的活那么久,只愿上天给他三十年就够了。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在刘璿的示意下,小李子在众大臣平身后大声说道。
“陛下,新增的七十万人口已经悉数分配到全国各地,并且给她们划分了田地和部分即将过冬的粮食。”户部尚书王全,上前一步对着刘璿禀告道。
“嗯,不错,还有一定要保证来年的春耕。明年是最关键的一年,一定不能马虎,必须保证每一个百姓,每一块田地都种上农作物。”龙椅上,刘璿听后再次强调道。
“陛下,眼下全国人口一百八十多万,是不是在招两个师的兵力。臣一直觉得蜀都的兵力太少了,一个师又要守卫皇城,还要保卫蜀都是不是有点兵力不足。”王全退下后,兵部尚书周岩站了出来奏道。
“嗯,王爱卿说的也有道理。传旨张暴,皇宫留下一个禁卫旅,其余三个旅全部驻扎在城内的军营,轮流上城墙担负着保卫都城的重任。至于招兵,先缓缓吧。”德阳殿,刘璿听到周岩的话,想了想还是拒绝道。
不是他不想招兵,而是现在不是扩军的时候。虽然新增加了七十万人,也能从里面选出三万多新兵进行训练。可是,要是这样的话,刚刚缓解的人口压力又上来了,而且刘璿觉得现在两个装备了诸葛连弩的军绝对够用了。
“陛下,皇宫一个旅是不是少了点,要不两个旅守卫内宫,两个旅守卫都城。”刘璿的话,周岩还没有答话,丞相周磊就上前反对道。
“是啊!陛下和太上皇的安危重于泰山,臣赞同丞相的话。”德阳殿,兵部尚书周岩听了周磊的话,也赶紧上前说道。
“行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朕以为一个旅守卫皇宫绰绰有余,再说城内军营离皇宫也不远,怕什么?”德阳殿,刘璿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当误时间,直接说道。
“是,臣等遵旨。”众文武一看刘璿决心已定,也不再争执,一齐答道。
“众位爱卿,朕决定在蜀都设立太学,招收学生,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你们意下如何?”德阳殿,刘璿站起来对着大家大声的说道。
“陛下,臣赞同。”
“陛下,臣也赞同。”
“臣也赞同。。。”刘璿话音刚落,丞相周磊,国史馆馆长孟凡,国子监祭酒张涛,礼部尚书高尚,吏部尚书赵家风站了出来赞同道。
“还有不同意见吗?”出乎刘璿的意外,还以为有不少人反对,没想到这些大臣赞同。望着下面其余的大臣们,刘璿再次询问道。
这些人赞同,刘璿是知道的。太学的设立,或多或少对他们都是大大有利的。当然了,除了周磊,他是真正的为国为民的。
“臣等复议。。。”得了,这是刘璿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全票通过一件事情。
“陛下,不知道您打算太学设在哪里?学生招多少?需要多少银钱?”德阳殿,周磊再次对着刘璿问道。
“是啊!不知道太学所需费用几何?”一听到钱,户部尚书王全立马站了出来奏道。别的事情他不在乎,只要是关于钱粮的,王全那是一百个上心。
“朕打算在蜀都设一个太学,郡里设郡学,县里设县学,并且吃住全部免费入学,你们看怎么样?”看了眼王全,刘璿接着说道。
“陛下,是不是太多了,每个县都设一个县学,国库承担的起吗?”德阳殿,听到刘璿的话,殿中大臣们都倒吸了一口气,这可是个大动作。于是乎,周磊只好上前小心的劝谏道。
“陛下,户部都没钱了,国库真的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了。”大殿上,王全也被刘璿的大手笔吓住了,赶紧跪在地上哭穷道。
“那这样吧,每个郡设一郡学,蜀都设太学,人数为三千人,时间三年。”听到周磊的话,刘璿想想也觉得太多了,只好不设县学,设郡学,太学。
“陛下,不知道他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礼部尚书高尚,和国子监祭酒张涛齐声奏道。然后,二人相视一笑。
“嗯,就学《诗》,《书》,《礼》,《易》,《春秋》吧。”大殿上,刘璿直接说道。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自己又不是博学大儒,还是按部就班的好。
“小李子,钱庄的生意怎么样了?”春暖阁,下了朝的刘璿对着身后的小李子问道。现在他缺钱,缺钱,太缺钱了,干什么事情都会被钱给束缚住,让他有种寸步难行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