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筝歌>第159章 棋逢敌手(四)
郑信赍书两封回到盛京,而袁崇焕并未再遣使臣而来。

信中写: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书於汗陛下。汗致书遣喇嘛来,以追述前好。再者,书有仰赖皇天,和好相处一语,唯鬼神知之。我国幅员九州,即失一辽东,何足为惜。况其地原非汗所有。辽东人西来,而其填基均在於彼,我强压其思念先骨之情,可乎?亦不合众意。止有受而不可言,故未奏帝知之。至礼遇往来之人,为尔国尊卑之故。我皇上宽宏明智,从不分尊卑。汗若以名誉为念,治理一切事务,以道义为规矩者,则尔自去察哈尔腥臊也。即使中国亦以礼义相待耳!至封印之语,皆非一言可尽者也。

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书於汗陛下。展阅来书,知汗敬天好生之诚心,汗若如此,则求於天可也。唯天道无偏,曲直分明。与其求诸天,莫如先求於心。天道唯移也。使臣来时我出海,是以久留,别无他事。

皇太极读过信后,便问那白喇嘛:“之前本汗要你口头转达的话,袁崇焕作何回应?”

“袁崇焕说,该说的,他都写在信上了。至于汗王想要之物,如今另属他人,所谓‘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正如信中所言,与其求诸天,莫如先求於心……请汗王勿再妄自尊大,执迷不悟。”

范文程在场听到那句“等闲却变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不由觉得凉意嗖嗖。

袁崇焕……当真是嚣张,当真是没把皇太极放在眼里。

“欺人太甚!”

皇太极咬牙说了这四个字,将那书信摔在地上,正在作实录的达海巴克什忙不迭去捡了起来。

“他要这样蹬鼻子上脸,不识抬举也好,不过是早些送他上路罢了——”皇太极当即决断道:“来人——速去把三大贝勒请来,本汗要商议征明!”

代善、莽古尔泰和阿敏赶来后,一听到要征明,当即提出了异议。

“大汗,咱们才在宁远吃了败仗,未得喘息,眼下又要大举征明,只怕不妥……”

代善言罢,莽古尔泰也接着说道:“宁远城坚,不易攻,不如趁机先取东江为好——大汗也知道,那明军的大炮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底下众臣议论纷纷,但大部分都是持反对意见,只有岳托和济尔哈朗坚持站在皇太极这边。

皇太极根本没把代善和莽古尔泰的谏言听进士觉得如何?”

范文程答了八个字:“趁热打铁,事不宜迟。”

“本汗正是此意。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两年来本汗一心放长线以钓大鱼,如今到了收网之最佳时刻。”皇太极神色凌厉,“本汗要让袁崇焕知道,什么叫做釜底抽薪。”

初十日,为麻痹袁崇焕方,隐藏作战意图,皇太极还是照旧给袁崇焕回了一封信。

其通篇都在聊辽金元之历史。并言:“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众人之天下也。天赐与谁,则谁得之。当年金国欲与大辽和好,然而辽妄自尊大而不从,结果不还是吃了败仗才被迫和好了吗?大明若是不吸取前人之教训,也会有辽金元一般的下场。你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我堂堂大金国汗,视大明皇帝为天子,甚至不肯将本汗的议和之情奏报与大明皇帝知晓,已是欺人太甚,简直比大辽当年欺辱金国之举更有甚之。既然如此,本汗也不再强求议好,尔等好自为之。

十六日,袁崇焕回信。见皇太极有意翻脸,罢和谈,便又故伎重施,在信中百般寻找推辞,以‘议和为大事,不可三言两语而了结,忘大汗深思熟虑’来拖延时间。

十八日,皇太极写了最后一封给袁崇焕的致信。曰:我诚心和好,可你自大不从,谅天亦鉴之,人亦闻之矣!

八月起始,盛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征明备战。

庚午,在伐明之前,皇太极颁布了八旗临阵赏罚令。

乙亥,皇太极决议在金国上下举行文试,以振兴文教。提出“当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的政治远略。懿旨道:“自古及今,文武并用,以文治世,以武克敌。本汗今欲振兴文教,试录生员。”

无论是满人、汉人抑或是蒙古人,只要俱令赴试,有才之人统统能得以录用,为官为仕。

此举不仅一改从前□□哈赤所制,汉人为婢为奴,不从则杀之的恶政。更是施以仁政治国,提高汉人的地位,意在缓解金国内在的民族文化冲突。并勒令儒臣翻译汉文书籍,极力推崇汉人之文化。

九月壬午朔,初试生员,提拔出了二百余人,赏缎布有差,并免其差徭。

癸未,令贝勒济尔哈朗、岳托等前去略明锦州、宁远以作诱敌之试探,并焚毁明军积蓄粮草。

十月初二,皇太极在盛京誓师十万,绕开了袁崇焕驻守的宁锦防线,而北上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突袭明长城蓟镇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挥师直指京师。

明朝举国震惊,崇祯闻讯,畿辅震动,诏令天下将士,入京勤王。

作者有话要说:  史料补注:六月五日这天袁崇焕邀请毛文龙来观看将士们射箭,先在山上设了帷帐,命令参将谢尚政等安排身穿铠甲的士兵埋伏在帐外。毛文龙来后,他手下的士兵不能进帐里来。袁崇焕说:“我明天出发,海外的事情全寄托在您身上了,请受我一拜。”互相拜见之后,一


状态提示:第159章 棋逢敌手(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