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姐又想起老夫人的话了,心想,这窦尚宫果然是一个面厉心软的人。不过,这王府的规矩真真是好,丫鬟女官走路一点声响都没有,步子又轻又快,还姿态优雅,比县令之女,京城世家过来的蒋月颜身边的丫鬟还强上好多,元姐不得不感叹,自己还是见识太少了。
等了约莫一刻钟的功夫,又有丫鬟过来了,这一次,是王妃宣她去正厅了。元姐可不敢乱看乱瞧,眼观鼻,鼻观心地跟了过去。
“王妃,谢姑娘到了。”领她过来的丫鬟到门口退下了,门口处等着她们的,一个有着清水激石的好嗓音的女官说道。
那女官身着青边白衣,头发束了起来,元姐方才远远地扫了一眼便知道她和普通的王府丫鬟不同了。
那白衣女官替她撩开珠帘,那珠帘发出清脆悦耳地碰撞声,元姐低声说了句“多谢”。那女官轻轻弯了嘴角,没有出声。
元姐更加恭敬了,那女官又往里间送了她几步便停了下来。
元姐微微上翻了眼睛,看到了眼前不远处的紫檀雕花椅上坐了一个人,只看到她月白色裙摆上的金丝绣花,便知道必是王妃无疑了,元姐连忙跪下行礼。
可她还未来得及完全跪下,一个温柔清雅的声音便传了过来:“莫要多礼,过来,我瞧瞧。”
那这大礼到底还行不行了?元姐未及思索,身旁一人就一步跨了过来,双手扶起了她,正是刚才在门口接应她的那名女官。
元姐来不及再对她言语感谢,只微微点了点头,便顺着她搀扶的力道往前去了。
“过来,坐,别害怕,抬起头来,我好生瞧瞧。”王妃又说话了。
元姐一向乖巧,又想着老夫人劝慰她的话,便按着王妃的意思抬了抬头,侧半身坐在一旁的凳子上。
“看着小脸真真水嫩,光化山水也是好,正是养人呢。”王妃微微笑,说道。
元姐不知如何回复,弯了弯嘴角,羞涩地笑了笑。
然后王妃的问话也进入了正常的询问阶段,问了她家里都有什么人,读些什么书,平日里在家做些什么,元姐都一一答了。抬眼却瞧见王妃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似是有些回忆,有些叹惜。
元姐不知自己为何读出了王妃这样的表情,可她想起舅舅的话,却觉得王妃的叹惜应该是和自己的身世有着扯不清的关系,一时间,她的心绪也低落了起来。
二人一同沉默了几息,屋子里静悄悄的,落针可闻,还是王妃想起了别的,突然问道:“郡主做什么呢?”
“回王妃,郡主在和诸位姑娘在屋里玩投壶。”王妃身边另一位女官回道。
难道是要让自己与郡主一起玩去?元姐猜测,看样老夫人说的全都对了。
“那倒好,我们也去看看吧。”果然,王妃开口说道,言罢就要起身,又对着元姐道:“郡主最喜人多热闹,你平日也要多多过来才是呢。”
可她话音刚落,院子里就有脚步声传来。这声音倒是急促,不过几息珠帘又响了起来,一个清朗的声音道:“谢姑娘过来了,姐姐也不叫我。”
是戚二姑娘。元姐记起昨日的说话声反应了过来。可这戚二姑娘怎么称呼呢?
她从老夫人那里了解到,这位姑娘其实已经二十又一了,论起来和元姐应该是差着辈分的,定是不能直呼起名,若叫姑娘也有平辈之感,那就只有叫戚二小姐了。可元姐还是觉得有些怪,毕竟二十多岁仍未嫁人的姑娘家真是太少了,她还真没遇见过。
“倒是跟朗儿、棠儿差不多大呢,你也随他们叫我二姑姑吧。”戚茉如先说道,瞬间解了元姐的围。
“戚二姑姑。”元姐自然从善如流。
戚二姑娘这样反应迅速,应该也受了不少尴尬场面吧,元姐心里琢磨道。不过看她毫不在意的模样,又好似真的不放在心上,依旧开开心心,笑容爽朗。元姐看着,不免有些佩服,也是内心强大的人。
然而王妃却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又嗔怪道:“看你鼻尖都是汗,元姐儿一时有不走,急什么?”
言罢,又扭了头朝着门口候着的丫鬟说道:“去拧个帕子过来。”
元姐却是微微惊讶起来。王妃从她进了门就没叫她的名字,这会儿一张口就是“元姐儿”如此亲近的叫法,怎么能让元姐不惊讶呢?
不过,王妃这是抬举她的意思,她还是知道好歹的,由不得高兴了两分。
“元姐平日在家都做什么呀?刚到了武昌城,恐怕也没什么好玩的吧。”戚二姑娘边由着丫鬟服侍她擦脸,边问道。
“以前在光化就是去上女学,或者在家和丫鬟们做做针线,这两日刚来武昌,还不太熟悉。”元姐笑着回了。
“家中表弟表妹是不是还小呢,没人一起玩吧?”戚二姑娘突然问道。
“啊?”元姐一时没弄明白她说的什么,可转眼间又顿悟了,不好意思道:“家舅父尚未娶亲。”
而戚茉如的眼睛里却突然划过一丝光亮,恐怕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却被一旁的王妃看个一清二楚。
王妃有些惊讶,可她面上不露,接着元姐的话问道:“也未曾定亲吗?”
元姐略有些苦笑,摇了摇头:“未曾。”
戚茉如眼里的光亮更大了,看的王妃也更加惊讶,自己的妹妹怎么突然对这位韩先生上了心?
昨儿从城外回来之后,她就拉了自己问韩家的事。当自己把韩先生就是靳夫人的弟弟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