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顽主>第一百一十三章 东都民变

“祝贺?”闻言之后,李浈赶忙四顾张望。

“你找什么?”延庆公主讶异地问道。

“贺礼啊?!贺礼在哪?殿下该不会两手空空地来祝贺吧!”李浈惊讶道。

延庆公主见状当即笑得花枝轻颤,道:“呵呵,明明是个八面玲珑心,却偏偏能说出这般不知廉耻的话来,真不知你这脑袋里面整日都想的是什么!”

“好了,本宫来此一为祝贺,二为提醒你一件事!”延庆公主正色说道。

“殿下不会又想害我吧!”李浈眉头一皱,说道。

“本宫害你?你摸着良心想想,自打本宫遇到你以来哪一次不是你时时处处在算计本宫?现在倒还敢反咬一口说本宫害你?!”延庆公主不忿地说道。

李浈闻言咧嘴一笑,道:“那不知殿下前来提醒何事?”

延庆公主想了想,而后一脸凝重地说道:“东都民变没那么简单,你这河南道巡查副使的差事不好做!”

闻言之后,李浈与刘蜕相视一眼,脸上也收起了先前的笑意,变得郑重无比。

“殿下的意思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李浈忙问。

“有没有人在背后操纵倒是不敢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个河南尹王凝没有说实话!”

“何以见得?”

“变民围攻洛仓,他却请旨求的是河阳兵马,难道你不觉得有些奇怪么?”延庆公主反问道。

李浈一脸的茫然。

反倒是刘蜕当即反应过来,道:“殿下的意思是,河阳兵马虽距离洛仓最近,但与洛仓却有大河(即黄河)相隔来往颇为不便,反倒是稍远些的宣武节度的兵马可以自官道直达洛仓,如此算来宣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延庆公主闻言后对刘蜕投去一抹赞许之意,而后笑道:“不错,王凝如此舍近求远,难道你不觉得诡异么?”

延庆公主接着说道:“而且更耐人寻味的是,王凝在奏疏中并未提到安抚一事,自己辖内生了民变,他身为河南尹首先要做的便是安抚变民,但他的奏疏中却对此只字未提!”

李浈想了想,疑惑道:“既然如此,那么陛下与众朝臣就没有想到这诸多疑点么?”

“正因想到了这些,所以陛下才会给你兵符!”延庆公主当即回道。

“那这就更不对了,既然陛下想到了这些又怎么会吧兵符交给我呢?对于统兵之事这朝臣中随便拿出一个都要比我强得多吧!”李浈听了更是疑窦丛生。

延庆公主闻言后一脸诧异地望着李浈,道:“你算计本宫时的脑子都去哪了?怎么这话问得痴痴傻傻的?自安史之乱后,历代陛下都对武将心生忌惮,你可还记得当年肃宗陛下收复长安时为何不用郭子仪、李光弼,而独用了从未带过兵的房琯?”

李浈闻言这才想起当年的这桩往事,当年安史叛军攻入长安,玄宗逃至蜀地,而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自立登基,后其意图收复长安,但却放着郭子仪、李光弼等这般战功赫赫的当朝名将不用,唯独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房琯。

结果唐军四万将士于陈陶斜力战而死,自此唐军刚刚树立起的信心再度土崩瓦解,当时身在京城之内的杜甫听闻至此,于悲愤交加之下写下了一首《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

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

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无疑此战失败的罪魁祸首便是肃宗,正因其对郭、李二人怀有忌惮之心,所以才直接导致第一次收复长安的战斗以失败告终。然而最终还是老将郭子仪于一年后重振旗鼓并一举收复两京失地。

但安史之乱的阴影并没有从此后历代帝王的心中抹去,反而却成了一个无法祛除的梦魇,让他们对武将们再没了以往的信任。

就如神策禁军,这些帝王们甚至宁可重用身边的宦官也不愿让武将来统领禁军,因此宦官才有机会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代表演着一幕又一幕的悲喜剧。

李浈深知于此,但也知道自己这皇帝老爹此举的另一层意思,无非便是让自己利用这个机会赚一些军功而已,不过即便如此,李浈还是觉得老爹此举太过冒险了。

“不行,我要面见陛下!”李浈说着便向外走去。

“等等,你此去面见陛下岂不是自讨苦吃么?”延庆公主当即阻止道。

“何出此言?”李浈讶异道。

“如今敕命已下,你让陛下收回成命岂不是当众折了陛下的脸面,而且你现在深得陛下信赖,你这一去纯属找骂不说,日后还让陛下如何信你?便是在朝臣中你刚刚树立起来的好印象也将毁于一旦!”

延庆公主虽不涉朝政,但却深谙为臣之道,深解为君之心,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附庸的朝臣。

刘蜕闻言后点了点头道:“公主殿下所言不错,少郎君还是不要去见陛下的好!”

“那......那我此去岂不是危机重重?”李浈苦着脸说道。

延庆公主见状不由笑道:“我大唐第一才子怎么到这个时候却变得如此胆小怕事了?你算计本宫时候的胆子可没这么小啊!”

李浈闻言苦笑道:“殿下莫要拿我寻开心了,让我算计着害人还可以,但这次不一样,我总感觉这次的事情要比表面上看来的更加可怕,甚至我觉得这一切都不过是个阴谋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东都民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