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宋娱之王>第二十章 时来运转皆命数 贪心不足总被诓

到了第二日,严廉继续带人收购,并且涨价为灵龟两贯钱,锦鲤一贯钱?6??许多人疯一般的跳入池中捞鱼,严廉言而有信,再次一一兑现。

那王进昨日下午便去了客栈,见父母不在,险些打人,掌柜只得说其父母去了大相国寺,因那里经常施药,并且救治一些急病穷人,确实没有逼迫他们。王进略觉放心,等自己过了面试,再去寺庙接回二老。

张屾先去画了卯,告个假,便带着王进到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拜见丘椽,丘椽已经报给了都指挥使姚鸣,后者饶有兴趣,便传王进到演武场一展身手。

这事其实要感谢苏轼,自到中山府后,他大力整饬军政,开革了原来的兵马总管,并要枢密院派得力人员补充。差事落到了都指挥使姚鸣头上,各级下属无一人愿去,纷纷送礼于他。姚鸣收了许多好处,却无人可派,眼见时日不多,这王进正好出现,此人若能胜任,便封个官职,派遣到苏轼治下。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是“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数目非常大,所养兵员为历朝之冠,此时已增至八十余万人。

下设殿前都指挥使司(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司),总称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共计九员,作为三衙统兵官。三衙管辖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在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

姚鸣为显公平,便叫了下属六军三十营在衙主官人等到校场试武,若可,便当场定下,若不可,便趁着人多当场决定外派人选,没办法,大家都送了礼,只能看谁倒霉了。

王进被领到校场,却见旌旗招展、鼓角齐鸣,无数的军马整兵列阵,戟枪森立如林,铠甲雪亮闪耀,骑兵的征袍领巾如秋色中的枫林,火红火红,传令兵骑马飞奔,各色旗帜到处飞舞,充耳尽是各级军官的指挥呼喝。虽然大宋军队战力稍弱,但军容阵列毫不含糊!

果然威武雄壮之师!王进不禁有些忐忑,张屾却是得了丘椽传授机宜,信心大增,只要他表现不是太差,可以算是内定了。

试武共分七项,分别是:射艺、马枪、刀剑、负重、马术、策论和相貌,如果有绝技的话还可以增加一项叫做“绝伦科”,若被相中,可降低前面的标准。

姚鸣请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做评判,加上自己一共三人组成了面试官,一番宣讲后便宣布试武开始。

第一项射艺包括开弓、靶射、步射、骑射。

开弓考核的是远射力量,为将者能拉开一石弓(约50-70kg)便算合格,二石弓为优秀,三石弓几乎没有(相传岳飞可以)。

王进轻松的拉开了一石弓,二石弓有些吃力,便没有再试三石弓。姚鸣几人相视点头,这一项在军中已算高手了。

后面的靶射为优秀,其余为合格,王进并不擅长弓箭,尽管如此,姚鸣三人已经非常满意,大宋不比契丹西夏蒙古这些游牧民族,如此已经算是良将了。

第二项是刀枪,乃是指长柄武器,各种马上作战的武器均可。姚鸣叫了一个都头上前比试,两人换了无头抢,那都头只一合便被王进刺下马来。姚鸣惊喜,又叫两名都头来战,王进以一敌三,半盏茶的时间便轻松取胜。

姚鸣甚是满意:“似是三十六路梅花枪法,或与杨家有些渊源。”他宣布挑战王进获胜者,赏银十两,或许钱太少,或许大家不在状态,竟无人挑战。姚鸣知道众人是怕丢人,只得作罢。

第三项刀剑只能算是合格,许多将官算是松了口气。

第四项负重是提着一百八十斤的大刀行五十步。王进不仅一路小跑,还舞了几下,校场内掌声如雷,姚鸣更是连赞神力可以举鼎。

第五项马术又是合格,送来的马有些瘦弱,不堪发挥,大宋缺马,世人皆知,许多骑兵因缺马而极少训练,都是样子货,只能搂着马脖子骑行,王进也不算上佳,只得如此。

第六项策论,姚鸣便出了个简单的:对阵辽军,兵马相等,你当如何取胜?

王进答:辽人兵民合一,壮者皆兵,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个人勇武,弓马娴熟,我大宋不如,但辽人军纪驰废,战术简单,轮番冲杀待敌疲惫,然后或骚扰或诱敌,最后聚集主力乘势歼敌。若是野战,我军应步骑配合保持枪盾防御阵型,发挥兵械和装甲优势,万箭齐发,火器齐射,给予敌迎头痛击,破其冲锋战术。

其二,巩固阵寨,守备不出,利用弓弩破其骚扰,绝不中计轻易出战。

其三,多派斥候,搜集情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辽人后勤粮草均为牛羊,必据水扎营,可投毒、纵火骚扰敌军,方法灵活,出其不意。

其四、辽军利在速决,我军当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其久战不下不胜自退。

辽军若攻城,必然势大,不可轻出,当坚守求援,内外夹击,其必然退却。

总体下来还算中规中矩,符合时下的防御战略,姚鸣以为中上,众皆称是,好歹父亲王升从军多年,王进耳濡目染,又研读《武经总要》等兵书,大致不错。若问严政自是另一番观点,自古兵贵精不贵多,大宋徒有数量,质量太差,但凡能打胜仗的军队,莫不叫做某家军,军法森严、将士用命,训练有素、战法得当方保一方平安,算是精锐之师。

姚鸣命他上前,端


状态提示:第二十章 时来运转皆命数 贪心不足总被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