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明亡之后无华夏>第八十四章:黄铜螺旋桨

黄奕知道黄家在扬州已经是谁也奈何不了的存在。他已经设计了新的炼钢小高炉,马上就可以投产了,以后钢铁产量会倍增的,质量也相对稳定得多。梅展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采购了大量萤石,他回来后就一直盯着工厂的基建和设备调试,这一次姐姐结婚都没有随黄胜去姜堰。他已经是黄奕最重要的工程师了。

王遥也不轻松,他不但要照应琉璃厂的生意,还要组织人手在瓜州船坞周围圈地造田。扬州城外的家属区也要大规模扩建,现在黄家在扬州有钱有势还有军队,完全不怕谁了,自己兄弟三人本来就是以造福乡里的态度来扩大影响范围的,所以口碑极好,连张弛老爸扬州知府张大人对黄家都大加赞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赞扬黄家收留灾民的义举。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黄家对刁民也不仁慈,不到一年琉璃厂方圆十里宵小绝迹,至于这些人渣那里去了,那有良民去关心青皮、混混和无赖呀。黄家现在工人纠察队已经有了三百六十人,为十个总旗,每个总旗官、总旗副和政治文化教员都是由学生军里的佼佼者兼任,他们训练也根据学生军的训练大纲进行,只不过他们仅仅是三天一训。

因为有武力为保障,大运河边琉璃厂附近是扬州府治安最好的地方,没有之一。本来王遥为了自己琉璃厂产品出货修建的码头,现在好多客商都来停泊卸货,牙行也来设了点,害得王遥不得不增加泊位,增加滑轮吊杆,增加码头工人。黄家铁厂出品的滑轮是大明朝质量最好的,配套的吊钩、吊具都是黄胜根据前世工厂的实物打制的,钢铁太宝贵,这些东西不卖,只留给自己用,还有学生专门跟踪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以便进行技术革新。

马上家属区人口就会超过万人人了,因为南京来的水手和工匠都看到了这个干净漂亮的家属区,知道只要在黄家的体制内工作就可以通过租赁、购买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带院子的瓦房。他们趋之若鹜,才刚刚过了正月初五都来到刘兴东那里定了房子,准备尽快把家眷接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升斗小民也不笨,知道黄家每一次扩大再生产时都是先安排自己工匠家属们的工作岗位,基本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了。南京来的工匠们,他们估计自己家属来了扬州很快就能够有工作了,要是一家人都拿到月钱,两三年就能够付清买房子的银子了,以后这么好的大瓦屋就是自己家的了,想想都流口水……。

王遥在建设家属区时是可以算是绞尽脑汁了,也下了血本,为了防火,修建的全都是砖瓦房,还用人工河把家属区隔离成一块一块的,既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又起到消防蓄水池的作用,人工河都是活水和大运河相连,所以水不会臭,家属区的住户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自己家门口钓鱼呢。家属区已经扩展到黄家人自己住的地方了,王遥干脆把这里也包了进去,这样安全更有保障了。

王遥现在已经不担心什么了,自己有学生军、工人纠察队的武力支持,有琉璃厂、‘又逢春’赚银子,在大运河边码头附近,马上会修建一个大粮库,黄家会囤积粮食。家属区也有码头,自己有江船和海船,万一谁惹了祸咱们能够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乘车、坐船哪里去不得?况且现在方方面面关系都很好,咱们又不去招惹是非,谁会来攻打咱们,真要是攻打咱们,单这个家属区没有四五千以上大明朝的营兵攻打,嘿嘿,到时候还不知道谁打是呢。那些太平兵丁,哪里有什么战斗力。给他们一次性来一下狠的,说不定就溃散了,他们以后对上建奴是就是这样的,有时候几十建奴骑兵会追着成百上千的大明朝兵丁打,不对,用打不准确,应该是猎杀。

黄胜三人早就商量过了,把扬州作为根据地,在这里有太多好处了,首先这里不缺人,你想想‘扬州十日’就杀了八十万,扬州会缺人吗?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二这里不缺银子,盐商聚集的花花世界,银子何其多也。第三,这里交通便利,临长江靠运河,在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出海都很方便,历史上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就是从扬州出发的。第四,往东还有太多没有开发的湿地,以后不但粮食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外销。

有了水泥,多修些套闸,调节上河下河的水位,把里下河地区变成旱涝保收的商品粮基地。那里的土地肥沃得很呢,在后世就是粮食主产区。现在却是几乎年年涝灾,民不聊生,兴化甚至出现了流民暴动,百总周世旺就是去兴化平叛的官军之一。唉!大明朝政府呀,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呀。

正月底黄胜回到了扬州,还带来了一总旗的家乡子弟学生军,黄奕已经迫不及待了,立刻拉上黄胜来到铁厂,这里已经有三十支燧发膛线抢了,黄胜喜不自胜,连忙取了定装火药装填。黄奕设计的硬纸壳包装的定装火药,硬纸壳一头有个硬纸盖子,用牙可以很容易的撕开,另一头是弹尾朝上露出一半的米尼弹,把米尼弹的弹尾塞进枪管,用手一掰纸壳就脱离米尼弹,扔掉纸壳取通条把米尼弹压实,但是不能够压得太死,取出通条就可以发射了。

黄胜前世就是射击爱好者,小时候就用气枪打麻雀改善伙食,对枪并不陌生,所以在大明朝第一枪就命中目标,虽然没有命中靶心,已经让周围田有田、郑九、马如虎等等众人啧啧称奇了。一


状态提示:第八十四章:黄铜螺旋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