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睡了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是皇上了,前一天想的还是怎么在乱军中保住性命,现在就要考虑几万人的生死去向,一时哪有什么主张,眼见杨宇昨天救了众人,今天又张罗着一切,而且现在自己最信任的就是杨宇了,当即问道:“杨剌史说应该怎么办?”
杨宇昨晚一夜无眠,对当前的局势早有考虑,朗声道:“陛下,臣以为,我们应该迅速逃离此地,在京城抗拒突厥!”
文官中当即有人反对:“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新帝登基,正应该重整旗鼓,扬大梁之威才是,怎么能逃跑?”“什么,跑?那百姓怎么办?”
梁启也皱起眉头道:“这样合适吗?”
杨宇从怀中取出随身带的地图,展在众人面前,指着地图说道:“陛下及各位大人请看,当前敌强我弱,我们现在泉林,周围地势平坦,根本无险可拒,突厥兵却正好能发挥骑兵的优势。我们只有退回中都,依靠中都的城墙才能和突厥抗衡。到时候不论是我们倚城坚守、还是待军支援,都有胜算。”
“刚才有位大人说道担心百姓,容我说句放肆的话,阿史那都汉野心勃勃,既然知道陛下在军中,一定会尾随而来,不可能四处抢掠。”
梁启看着地图问道:“此去中都路途可不近啊,怎么才能保证跑的过突厥兵呢?咱们步兵可不少。”
杨宇心里感叹,好歹这个皇上是知兵的,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让骑兵护送陛下和各位大臣回京,至于步兵,分成若干队,分散开向四处躲避,待突厥兵过去以后,再绕路回中都。”
梁启听完,抬头望向群臣:“你们以为如何?”
倒是先前那个瘦骨嶙峋的官先出声道:“臣认为杨剌史说的有理,臣附议。”
韩文猛军人世家出身,又从小在军中历练,当然知道此时这是最佳选择,先前没开口无非是怕文官们又叨叨,听有人先赞同了,紧接着道:“陛下,臣也赞同。”
随后又有几人表示赞同,梁启当即拍板:“那就按杨剌史说的办。杨剌史,大军被郭华贼子所误,损失不计其数,幸好有你及时救援。我……朕现在命你暂代兵部尚书一职,授你统领三军之权,此大梁危机存忘时刻,还请杨卿戮力而为,挽大厦于将倾。”
杨宇拱手道:“谢谢陛下,臣必尽心竭力!臣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陛下及诸位大人,臣早在接到命令出发之前,就派了一队人马从辽州边境出发,深入漠北,侵袭突厥后方。我们只要坚持一段时间,等他们后方被袭击的消息传到突厥军中,其军心必定动摇,我大梁必可一鼓作气,将其逐出关外!”
梁启和群臣大喜,梁启更是拉着杨宇的手道:“有杨剌史这样的能臣,实为大梁之幸!”
大事得定,杨宇当即命人向全军传达顺正驾崩,新帝登基的情况,又通报郭华授首,阳城兵还不觉得,府兵和禁军听说郭华被斩后,欢声雷动,欢呼声经久不停。
随后杨宇和韩文猛两人紧密合作,一条条命令流水般传下去,传令兵排着队的接令,又一个个鱼贯而出。
杨宇来的是一万人,马倒是有一万两千多匹,匀出两千匹给韩文猛所带精锐,骑兵一共达到了一万八千人,其余的一万三千多步兵,分为四队,各派一将按计划绕路回京。又派出大批传令兵,到各个路口拦截前来勤王的军队,让他们改道直奔中都。
诸事安排妥当,大军准备立即拔营出发,杨宇一夜未睡,此前一点也没觉得疲惫,直到回到自己帐内,才似乎全身松了劲了,回想这两天,感觉像好几年一样漫长。
一进门王达征就迎了上来说道:“杨宇,我都听说了。苏兵如果在天有灵,知道为你了他把皇上都杀了,肯定可以瞑目了。”
杨宇道:“苏兵才不会这样,他顶多会说:狗屁,至少得杀俩!”
说完俩人都笑了,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兄弟,一路走好!
大军开拔直奔中都,阿史那都汉果然如杨宇所料,没有四处抢掠,也没有追杀其他四路步兵,径直尾随而来。
梁军熟悉地形,快马加鞭。突厥军路上不断受到小股勤王军的拦截、骚扰,而且虽然阿史那都汉反复下令严禁抢掠、尽快赶路,可初见大梁富饶的突厥诸部哪里受得了诱惑,不时停下抢掠,严重耽误了行军速度,远远落在了梁军后面。
非止一日,中都城又出现在北伐军队的眼中,无数人流下了眼泪。
不到一个月前,二十万大军从这里出发,盔明甲亮,意气风发,胸怀驱逐胡虏、保家卫国之志,当时任谁也没有想到,如今能活着回来的人,只有十分之一,连大梁最高统治者——皇帝陛下都死了,突厥人非但没有被赶走,还打到家门来了。
梁启更是感慨不已,两年前,自己离开的时候,凄凄惶惶,只有杨宇来送自己,如今,竟然以皇帝的身份重新回来。不过梁启也明白,眼下这个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敌人已经到了家门口了,如果不能打退敌人,自己不仅可能成为一个短命皇帝,可有可能成为亡国之君,在历史上留下污名,被人永远指指点点。
想到这里,梁启转向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杨宇,问道:“杨卿,现在该怎么办?”
杨宇一愣:“当然是进宫,召集百官觐见,然后商量御敌的事。”
梁启道:“好,突厥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早点商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