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宇心想,顺正皇帝确实是有点对不住燕王,一声不坑把他封到这么个穷地方,自己怎么劝呢?跟他说帝王家就这样?
杨宇还没想好,街上迎面走来两个农民推着一辆大车,看模样应该是兄弟,哥哥推,弟弟拉,车上装满了手工穿制的马扎,看样是进城叫卖的,车了虽然沉重,可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还是缓缓前行。> 燕王皱眉道:“说了不要叫我殿下,咱们就你我相称就行,你就是不肯。我听你说以前的事,可都是好玩的,怎么偷鸡、怎么从突厥逃回来的,有什么难处?”
杨宇心里突然有了计较,顺正皇帝确实不地道,这是事实,从亲情上是没法劝了,自己总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吧,可不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让燕王振作起来呢?于是说道:“以前只是捡好玩的和殿……和你说就是了,我们几个孤儿,可吃了不少苦。反正也走累了,咱们去前面坐下慢慢说。”
五月下旬,暑气已经上来了,燕王这么久了还是头一次走这么多路,正好累了,两人到河边一棵大树下坐了,侍卫们就在附近散开。> 说起幸好古老爹接济自己四人,说起北疆多战乱,人命贱如草,说起被俘虏后,百姓一路冰死饿死,秃鹰和狼群终日不散。说到如果不是自己会扎马扎、反应快,说不定早就死在突厥了。
杨宇最后总结道:“如果身在乱世,百姓活的就像小草一样,生死都由不得自己。殿下,你既然封在燕州,燕州的百姓就都是你的子民,你的一举一动,虽然高高在上,可实际上,直接影响着百姓的生活呢。”
燕王听罢笑道:“你这是在劝我?”
杨宇欠欠身子:“殿下,我只是实话实说。”
燕王这次半天没有说话,若有所思,最后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这是我皇兄的天下,理应由他操心才是。我倒是想帮忙,可人家根本不稀罕。不瞒你说,这地方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我再怎么治理,这儿的百姓也不可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杨宇道:“如果是因为这个,那殿下不用担心,我来的路上已经注意到了,这里的土地不易长一般庄稼,种玉米肯定可以,如果多种点玉米,肯定可以让百姓都吃饱。”
燕王奇怪地问:“玉米是什么?”
“啊?”杨宇边比画边说:“玉米你没见过啊?这么长,根个棒子似的,金黄金黄的。”说了半天,确认燕王没见过,杨宇还以为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又问朱荣丹等人,竟然也都不知道。
杨宇奇怪不已,自己在柳官驿的时候,没钱喝不起好酒,只能喝最便宜的玉米黄,那酒不就是玉米酿的吗?而且在突厥时从战利品里也见过玉米,难道此时玉米还没有大范围的种植,只在北疆有少数人种?
杨宇想了想道:“这种粮食适应性强,不挑土,产量高,回头我让人回柳官驿弄些种子,殿下看看,合适的话可以在燕州种植,到时可以解决百姓吃饭的问题。”
燕王笑笑:“你怎么这么上心啊?小小一个燕州,我就是治的再好,对大梁又有什么影响?”
杨宇一笑:“那我给殿下讲个故事吧。有一次我去海边玩,正好遇到海水退潮,很多鱼搁浅在岸上的小水洼里。见到有一个小孩子正把搁浅的鱼捞了,一条条重新扔回到大海里,一直忙了很久很久。”
“我实在忍不住,对他说道,你就别忙活了,有什么用呢,这么多的鱼,你救的过来吗?这些小鱼死了,有谁会在乎呢?结果这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我实在汗颜。你猜,他说的什么?”
燕王摇头示意不知道,杨宇接着道:“那孩子头都没抬,一边捞鱼一边跟我说:这一条在乎啊,这一条也在乎!”
杨宇稍微停了片刻,让燕王消化消化,才轻声道:“殿下,皇上对你不公,有目共睹,可这与燕州的百姓有什么关系?燕州虽小,百姓也有十几万人,可这一条条小鱼,可都盼着你的恩泽呢。”
燕王有所触动,笑道:“好好,我依你就是,你走之后,我就开始理政。”又用嘴唇冲朱荣丹几个人一驽,低声道:“是不是他们告诉你我不理政的事?”
杨宇拱手道:“我可得恭喜王爷,有这么几个忠心耿耿的属下。”
燕王笑道:“什么好话都让你说了。不过一样的事,你说我就爱听,说些马扎啊,鱼啊,虾啊,他们说那些大道理,我就不受听。”
杨宇哑然失笑,燕王又道:“你不是说一直住在柳官驿吗?什么时候去的海边?”杨宇大汗,又说露嘴了,还好燕王没深究,却狡猾地一笑,反问杨宇:“你知道你为什么被弄出京弄到辽州那个鬼地方吗?”
杨宇一愣,迟疑道:“啊,这个,不是郭侍郎向皇上……”突然有所悟,自己出任辽州剌史,几乎得到朝中大佬的一致赞成,朝中大臣什么时候这么齐心过?就是德兴皇帝当朝的时候,说个事也没这么顺当,难道,有什么蹊跷?不由当即傻了。
燕王还是有些少年心性,觉得自己总算扳回一程,得意地说出一番话来,杨宇听了醍醐灌顶,霍然开朗,才知道自己输的,一点都不冤枉。